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
因为父母会老,朋友会散,而“自己”却始终不会远离。
歌德也曾说过: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人应该是独立的。
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
当你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你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尤其是父母的依恋常常困惑着自己。
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
随着身心的发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的心理障碍。
他们容易失去自我,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不动脑筋,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
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做个决定。
依赖性强的学生喜欢和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
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
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就会常常不知所措。
具有依赖性格的中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身心健康。
那么,人为什么会在对别人的依赖中迷失自己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认为,依赖的产生同父母过分照顾或过分专制有关。
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常常对子女过度保护,一切为子女代劳,他们给予子女的都是现成的东西,孩子头脑中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时时处处依靠父母。
对子女过度专制的家长一味否定孩子的思想,时间一长,孩子容易形成“父母对,自己错”的思维模式,走上社会也觉得“别人对,自己错”。
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剥夺了子女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增长能力、增长经验的机会,妨碍了子女独立性的发展。
要克服依赖心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帮助孩子。
一、要纠正孩子平时养成的依赖习惯,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教导他多向独立性强的同学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要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
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也要锻炼着做。
三、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
要求他们在学校中主动担任一些班级工作,以增强主人翁的意识。
使他们有机会去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独立的信心。
在家里,让孩子该干的事要自己去干,如穿衣、洗碗、打扫卫生等,不要什么都推给爸爸妈妈,做个“小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