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头儿知道自己快要死了。这几天他浑身散发着一股黑气,他虽然没有感到哪儿疼哪儿痒,可他清楚自己的大限将至。他不怕死。他已经活了八十四年,够久的了,村里的老人大多六七十岁就死了。
他只是放心不下妻子。她的身体越来越差,走两步路就喘得上气不接下气。他走了,她怎么办?可怜的老太太,一定会整日哭个不停。很快她的眼疾会复发,她就成一个瞎子。成了个瞎子,她就什么都看不见了。看不见了,她怎么穿衣服?怎么走路?怎么做饭?怎么活啊?
一想到这里,老头儿就睡不着觉。今天清晨他又起了个大早。像往常一样,他先将院子里的地面清扫了两遍,又拿着笤帚走进了过道里。太阳刚刚升起来,还没有照到院子里,过道里略微有点昏暗。里面摆着两口黑漆桐木棺材。
这两口棺材是十年前买的。那年老头儿得了脑病,差点救不过来。三个儿子看他快不行了,为表孝心,争着为老人准备后事。寿衣、寿帽、寿鞋、寿袜很快买回来了。定棺材的时候,老太太说:“要定就定两口,一口给你们的爹,一口给我留着。去,跟木匠讲讲价,让他打个折扣!”棺材做成了,老头儿的病却又好了。这两口棺材便一直摆放那里。
过道的空间本来就不宽绰,两口棺材摆放在那里显得更加狭窄了。但老头儿和老太太并不嫌它们占地方,在他们眼中,这两口棺材跟家里的衣柜、桌子、板凳一样,是家当。既然是家当,就有它的用处,他们看着踏实、高兴。
后来,他们养了一只黑色狸花母猫,下崽时没地方去。老头儿就将一个棺材盖挪出了个口,母猫就开始在里面生产、哺乳。棺材总算发挥了实在的作用。老猫一往棺材里跳,老头儿就知道它又要生小猫了。到今年春上,那只老狸猫在里面下五六十只小猫了。这些小猫有几只死了,活下来的都被老头儿送人了。
2.
老头儿扶着棺材边沿,弯下腰,看到那只老母猫正蜷着身子给一堆小猫喂奶。他用手轻轻地敲了敲木盖,母猫立即竖直耳朵弓着腰警觉地站了起来,发现是老头,懒洋洋地伸出舌头舔了舔前爪又慢吞吞地躺了下来。
老人说“对不住了,猫,你们得挪挪窝儿了。这棺材以后要住人了。”他指了指旁边的一个棕色的旧纸箱,说:“以后你们就住在这个箱子里,以前是装苹果的,干净着呢!垫在里面的棉袄也是新的,我只穿过两次,又刚拆洗过,你们别嫌弃。”
老头儿说完站了起来,从墙上取了一把短柄镰刀,进了菜园子。他在菜园子里割了一把韭菜,头一茬的韭菜,鲜嫩得很。他又从鸡窝里摸出五个鸡蛋。他要包饺子。他爱吃韭菜鸡蛋馅儿的饺子。老太太也爱吃韭菜鸡蛋馅儿的饺子。他们的儿子也爱吃韭菜鸡蛋馅儿的饺子。以前只要儿子过来,他们就包饺子。这两年,三个儿子很少来了,他们也就很少包饺子了。
以往包饺子,都是老太太和馅,他擀皮。这次他要亲自和饺子馅儿。他和馅儿的时候很认真:韭菜切得细碎,鸡蛋煎得金灿灿的,还在里面放了一点酱油。这辈子,他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
和好饺子馅儿,老头儿又走到过道,他看见老母猫嘴里叼着一只小猫,正往那只纸箱里衔。
老头儿用开水烫了一些麦麸子,端到箱子旁,对老猫说:“这小半盆麦麸子够你吃上两天的了。两天之后,你得自己想办法了。家里没人管你了。你还要给小猫喂奶,不能饿着自己。你去别人家里寻点食。记清楚,死老鼠千万不能吃。”
3.
饺子煮好后,老太太让老头儿先吃。她不喜欢吃太热的饭。老头儿盛了一碗,蹲在院子里很快就吃完了,他没吃足够,想再盛一碗,又怕老太太吃不饱,就把碗放在灶台上,抹抹嘴,走了出来。
老头儿对老太太说:“这饺子好,皮薄馅多,煮得又透。你快去吃吧,凉了就不好了。我先躺床上,你吃完也躺床上。”
老太太问:“刚吃过饭,你躺床上干什么?来回走走,活动活动。不然一会儿又消化不良肚子疼。”
老头儿说:“我在饺子馅儿里放了两包耗子药。前天我跟你说的我身上的那股黑气还没散去,怕是散不去了。你是我的妻,我不能丢下你,咱俩一块儿走。”
老太太看着老头儿,嘴唇抖动了两三下,没有说话。她将老头扶到床上,用被子把他的身子盖得严严实实的。
4.
老太太颤巍巍地走进厨房,掀开锅盖,锅里还冒着热气。韭菜、鸡蛋的香味顺着热气飘了出来。灶台的角落里摞了几只青花瓷碗,老太太将最上面的那只取了下来。碗底有一个黑点,做饭时落在上面的柴草灰。她从水桶里舀了一点水,将碗涮干净,拿起勺子将锅里的饺子全都盛到自己碗里,满满当当的一碗。
老太太端着这碗饺子,走到灶台后边,那里有一个枣木凳子,她坐在上面开始吃饺子。她的嘴里只有两颗大牙,不便咀嚼,吃东西很慢。她就这样慢慢地吃着。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将这碗饺子吃完,她又盛了半碗饺子汤来喝。饺子汤让她的肚子很舒服。
吃过饭,她将锅、碗、筷子仔细地清洗干净,又把灶台用抹布擦了四五遍。之后,她锁好厨屋的门,走了出去。
老太太进了卧室,用卫生纸将老头儿嘴上的白沫擦拭干净。之后她脱掉鞋,上床,挨着老头躺了下来。最后,她将床边的一条白色被子拉过来,将自己的身子盖得严严实实的。
这个故事是真的。发生在我们村。我喜欢它,便将它写成一篇小说。愿没有冒犯到二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