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更多地在讲方法,知识性的内容偏少,唯有实践,才能真正懂得此书之道
第二章 从新手到专家的历程
专家和新手的根本区别:
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反应也不同。---熟练 是他们在实践和经验山的差别,但并不是最根本的区别
事件理论与构建理论
事件理论可以被测量,这类理论可以被验证或者证明
构建理论是无形的抽象,无法被证明;通过其用处来衡量
Dreyfus模型是构建理论
新手到专家经历的五阶段
新手:很少或没有经验(经验指通过实施这项技术促进了思维的改变); 依靠指令清单,当意外发生,不知所措。----规则只能让你启程,不能让你走得更远
高级新手:高级新手开始多多少少能够摆脱固定的规则。他们可以独自尝试任务,但仍难以解决问题;没有全局思维
胜任者:能够建立问题域的概念模型,并有效地使用他们。能够根据经验和谨慎的计划去探寻和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在没有更多的经验,在解决问题时,他们难以确定关注那些细节。
精通者:全局思维,探寻更大的概念框架。具有经验和判断力,能够理解这句话在情境中意味着什么(理解情境是成为专家的关键)。能够纠正以往不好的工作表现,思考和反馈(敏捷方法的核心)。学习他人的经验,观察别人怎么做。----可看成初级专家
专家:各个领域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总是不断地寻找更好的方法做事。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在恰当的情境中选取和应用这些经验。凭直觉工作,扔掉规则
注:敏捷方法
敏捷开发就是在一个高度协作的环境中,不断地使用反馈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但是基于以往表现进行自我纠正,只是在较高的技能水平上才能实现。
误区:指令清单和软件设计模式的混淆
二阶不胜任: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成了专家。而专家往往了解到自己知道得太少了
新手到专家:
1)从依赖规则到依赖直觉(专家的直觉和识别能力已经超越了他们显性的知识)
- 观念的改变。从考虑各个方便,到意识到问题是一个完整和独特的整体,其中某些单元是相关
- 问题的旁观者转变为问题设计的系统本身的一部分。
、
元认知能力
自我认知的能力,往往在较高的技能层次中才会有。这意味着,处于较低技能层次的从业者会明显高估自己邓丽。
正确自我评估的唯一方法就是提高个人技能层次,反过来又会提高元认知的能力。
克服二阶不胜任(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你不知道
有效使用Dreyfus Model
十年成就专家??时间/辛勤工作十年是 不够的。Ericsson积极实践的四个条件--也是产生flow的条件
- 需要一个明确定义的任务
- 需要适当的难度--挑战但可行
- 任务环境提供反馈,以便采取行动
- 提供重复犯错和纠正错误的机会
R&D精神(Rip off and Duplicate)指导
- 勇于承担责任----在其位,谋其职;在观察和模仿中学习:模仿/观察-->吸收-->创新
- 在实践中保持技能。无论从新手到专家,还是专家继续拓展技能
- 警惕工具陷阱:避免混淆模型和现实:如果你需要创造力、直觉里或者独创里,避免使用形式方法。
情境!!:专家使用与情境相关的直觉;警惕非情境的客观性。
学习学习再学习
前进:
- 培养更多的直觉
- 认识到情境和观察情境模式的重要性
- 更好地利用我们自己的经验
实践单元
自我评价:过去、现状、未来(需提升);对同事评估来帮助自我。
自我评估
拿最近的德语学习为例。现在应该处于胜任者级别,以终为始,目标是成为native 级别的德语心理学工作者。确定下一步的目标是成为精通者(或者初级专家):听说读写,在学习、工作和生活领域能做到对德语有效使用和掌控。
进步工具(1.23-2.10):----Ericsson积极实践四个步骤
- 需要一个明确定义的任务---听(德语课堂)、说(各领域口头表达能力)、读(德语心理学书籍&文献)、写(德语论文)
- 需要适当的难度--挑战但可行---教材、online文章、听力材料、自我写作,多说多写
- 任务环境提供反馈,以便采取行动---自我feedback,听口语录音,找德国语伴修改文章
- 提供重复犯错和纠正错误的机会---在不断练习与反馈中,纠正错误,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