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摘抄一下一篇序文

不想写不想写。。

《胡三省资治通鉴序》

古者国各有史以纪年书事,晋《乘》、楚《梼杌》虽不可复见,《春秋》经圣人笔削,周辙既东,二百四十年二年事昭如日星。秦灭诸侯,燔天下书,以国各有史,刺讥其先,疾之尤甚。《诗》、《书》所以复见者,诸儒能藏之屋壁。诸国史记各藏诸其国,国灭而史从之,至汉时,独有《秦记》。太史公因《春秋》以为《十二诸侯年表》,因《秦记》以为《六国年表》,三代则为《世表》。当其时,黄帝以来《谍记》犹存,具有年数,子长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咸与古文乖异,且谓‘孔子序《书》,略无年月;虽颇有,然多阙。夫子之弗论次,盖其慎也。’子长述夫子之意,故其表三代也,以世不以年。汲冢《纪年》出于晋太康初,编年相次,起自夏、殷、周,止魏哀王之二十年,此魏国史记,脱秦火之厄而晋得之,子长不及见也。子长之史,虽为纪、表、书、传、世家,自班孟坚以下不能易,虽以纪纪年,而书事略甚,盖其事分见志、传,纪宜略也。自荀悦《汉纪》以下,纪年书事,世有其人。独梁武帝《通史》至六百卷,侯景之乱,王僧辩平建业,与文德殿书七万卷俱西,江陵之陷,其书烬焉。唐四库书,编年四十一家,九百四十七卷,而王仲淹《元经》十五卷,萧颖士依《春秋》义类作传百卷,逸矣。今四十一家书,存者复无几。乙部书以迁,固等书为正史,编年类次之,盖《纪》、《传》、《表》、《志》之书行,编年之书特以备乙库之藏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