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欧阳小兰讲师14期分享659天20230311来80观23咨77
最近3场约练,一场来访,2场咨询师。
第一场来访约练,有担心、焦虑、稳不住自己,不知道怎么做比较好,其实如果自己是咨询师遇到这样的来访,可能说的头头是道,也知道应该怎么做。咨询师说,这些是你的想法,不是你的知道,并要我说说知道和想法的区别。好犀利的语言啊,我从来没被这么问过,当然也没这么思考过,我想的并不是我知道的。孩子这么做,你深呼吸,不用急着回答我,慢慢的去想,那是什么?自救,我脑袋里浮现这2个字。你说支持孩子,那是站在孩子的左边,右边,前面还说哪里?我说左边,咨询师问,这表示什么?跟孩子一伙,支持者的力量。孩子说出去旅游,孩子看向哪里?我说前面的路,咨询师笑了,显然我回答的不是她想的那个答案,她比喻如果前面有一颗树,孩子看到的是什么?我说树,哦,明白了,孩子在朝前看,在想办法,我呢?眼睛是在看孩子,做为孩子的支持者,我应该看哪里?哦,孩子看向哪里,我也看向哪里。但是,我现在在做的什么?盯着孩子。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没焦虑了,真的知道该怎么做了。相信孩子,孩子想怎么做,倾听支持就行,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感觉到咨询师的嘎嘣脆的那种风格,我仿佛看着她拿着一把刀三下五除二砍砍砍的,我面前就出现了一条清晰的路,说实在话,回答她的问句特别烧脑,自己就像一个小学生在受到教诲,有些时刻会接不住,但是给我的触动很大,效果强,我还想继续受到这种震动,想继续约做咨询,咨询师沉默,我知道了。慢慢咀嚼吧,其实怎么做刘老师课堂上讲的很清楚了。
第二场:咨询师。来访带来的也是焦虑担心,孩子作业的问题。前面一段26分钟前感觉我咨询有点乱,来访者和观察员也感觉到了,我确实有点在那个当下不知道怎么问了,讨论的时候观察员提到了,我好奇的问观察员,怎么想到提这个问题呢,观察员说我这个问题问的好,我想他可能有很多话想说,于是,我知道了,前面要做个案概念化,这个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啊,对你有什么影响啊,你是怎么应对的,怎么就想到这么应对呢,对你的意义是什么?等等。本着谦虚的态度,让大家真诚的反馈,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场当咨询师:来访觉察能力很强,前面我不需要问,她一五一十的把情况说的清清楚楚,我准备的个案概念化就省下来了,后来用催眠,引导来访进入孩子的位置去思考问题,引发来访很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