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笔,绘就高中班主任工作“三色”画卷

高中班主任工作,宛如雕琢璞玉,需怀揣炽热真心、满溢诚挚真情、施与精妙智慧,历经岁月打磨,方能助莘莘学子绽芳华、逐梦想。回顾我多年班主任生涯,“用心、用情、用智慧”便是贯穿始终的“三色”画笔,勾勒出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轨迹。

用心经营:夯实班级管理基石

班级管理,制度先行,用心规划方能有序运转。每接手新班,我便与学生共议班规,从出勤晨读到自习纪律、从课间跑操到卫生值日、从仪容仪表到遵规守纪、从尊敬师长到潜心学习等细则,皆汇聚集体智慧。曾有一级学生,刚接手时,早读氛围松散,在我的分析和引导下,同学们提议设立“领读责任制”,每日由不同学生担任领读,带领背诵课文、记忆单词,配合积分奖惩——认真履行职责、带动效果佳可获加分,反之扣分。实施后,早读书声琅琅,学生参与感与自律性飙升。在集体智慧下,班级运转似精密齿轮,啮合紧密、稳步向前。

细致入微的观察是“用心”经营的前提与保障。学生情绪波动常显于细微处,多年来我养成了课间勤于“巡岗”的习惯,留意同学们神色细微的变化。小亮本活泼开朗,却数日愁眉不展、课堂走神、还常常自言自语。经耐心询问,方知家庭突生变故致经济压力倍增,他萌生退学打工助家念头。我迅速反应,一方面组织班级爱心帮扶,捐学习用品、分享一些学习资料助其跟上进度,另一方面帮其申请国家助学金、减免一些费用,小亮终解心结、重拾学习信心,终能参加高考圆梦大学,在帮助小亮的过程中,班级管理基石得到了进一步夯实,同学们也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勤奋,班级管理也显得轻松高效。

用情陪伴:筑牢师生情感纽带

高中三年,学业压力如影随形,学生宛如负重行舟之人,亟需情感“避风港”,而班主任共情理解和深情陪伴便是港湾所在。小斌性格内向,言语不多,在班级里只和少数同学往来,基本上不和老师交流;我主动接近他,努力和他做朋友,以期最终走进他们的心灵。在一次拔河中,他不慎把腰扭伤,在医院和家里休养近一个月,再次来到学校他明显感觉上课听不懂,加上久坐腰部的痛疼。他不想上学了,我和他的父母都不同意他辍学。他开始抵触不接我的电话,甚至晚上住到同学家,白天同学上课他闲溜大街消磨时间。费尽周折找到他,回家后他又和他的父亲大吵一顿,还自己独自住到姥姥家躺在房间里不出来,与家人也不交流,谁劝也不听。他父亲一气之下不管了,他母亲哭泣着与我通了电话,希望我能劝劝他,学上不上无所谓了,只希望他好起来。走进他的姥姥家,看到他面向里侧躺在炕上,头发很凌乱。我请他的家人都到门外,屋里只剩下我和他,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中,他终于起床、穿衣、洗脸、吃了一点饭,并答应我明天到校上课,家长也很感激,一直在说谢谢,谢谢老师。第二天早自习我收到他的短信“对不起老师,我真不想上了。”根据短信可以看出他在犹豫,我立即回了电话,第一,今天你在家休息一天。第二,我承诺会找同学和老师解决你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三,明天来上课。电话那头只是嗯嗯的应诺着,没有说话。我又打电话通知了他的母亲,他母亲一听又哭了。我劝了几句,对他的妈妈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一个星期早晨送他,中午、下午、晚上接他,他妈妈答应了。第二天我一进教室看到他在座位上,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我没有说什么,一切照旧就和没发生过一样。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终于让他静心向学,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校园生活亦不唯书本,文体舞台亦为成长天地,我用情投入其中,做幕后“掌灯人”。运动会筹备时,我根据掌握情况指导报名,当长跑选手怕跑不出理想成绩欲放弃时,我向他们讲解长跑要领,甚至陪跑鼓劲、调整策略,赛时赛场边嘶声呐喊,那声声加油是“情”的传递,化作他们冲刺动力;文艺汇演,从剧本挑选、排练打磨皆全程参与,为表演出谋划策,参演学生深受感染,全心投入,用精彩演绎为青春添彩,在情感交融间,师生情感纽带进一步筑牢,班级凝聚力拔节生长。

用智引领:解锁成长多元密码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班级管理亦需巧用智慧“钥匙”开启成长之门。面对我们的学生,“偏科顽疾”是每一级的家常话题,我创新“学科联动帮扶法”,组织“学科对对碰”活动,让单科强者与薄弱者跨学科互助。擅长数学的小晨与物理偏科的小辉组队,数学知识助小辉理解物理规律,物理学习巩固数学思维,双向奔赴下,两人成绩皆显著提升,班级亦掀起学习互助热潮,四追四问蔚然成风,你追我赶,学科均衡发展渐成风尚。

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材施教”是智慧核心。班委竞选时,我巧用“岗位竞聘演讲 + 民主投票”,挖掘学生潜藏领导力。平日寡言的小嘉凭借对班级事务独到见解、严谨规划,竞选班长成功,此后在组织活动、师生沟通中大放异彩;对有艺术天赋学生,搭建“班级达人秀”等展示台,鼓励他们发挥绘画特长,为班级绘制手抄报,设计文化墙,画笔挥洒间自信满溢,多元成长路径在智慧引领下清晰铺展。

高中班主任之路,是用心铺就的责任征途、用情编织的温暖旅程、用智开拓的创新坦途。当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灼灼智慧,雕琢每块璞玉,看他们从懵懂少年变成栋梁之才,方知此间辛苦皆为值得,未来也将执此“三色”笔,续写育人华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