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终于”两个字,确实暗含了我很大的决心。为什么呢?一是该事件涉案金额大,更显得本人的轻率和无脑,二是历经时间长,3年了到现在还是无果。
说起来都是泪啊。
02
讲述这件事情的开始,想先问你们一个问题。
曾经从网上看到的一段话:一个人用15年从股市赚了1个亿,一个人用3年赚了一个亿,这两个人哪个厉害?
从表面看,答案似乎很简单。但你们也知道,拿这么简单的事情来问大家这肯定不符合逻辑。
是的,答案正相反,是那个用了15年的人。
一个人,在股市投资15年,,还有1个亿,那这个人真是可以被称为“打不死的人”了。
许多人曾经因为各种机缘变得很有钱,但那或者是因为运气,或者因为偶然。如果历经15年还是很有钱,那只能是因为智慧。
对于普通人来讲,又有多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投入-赚钱-窃喜-加大投入-盈利-一夜清零?甚至,加大杠杆,投机冒险,倾家荡产。
这一点都不少见。
03
好,现在开始步入正题,给你们讲述我的故事。
事情要从2014年讲起。那个时候网上理财还刚刚兴起,如火如荼的是各种理财公司。它们的经营模式就是将投资者的钱投入或借给各种项目,来赚取利息或收益。
恰好,认识了一个朋友就在这样的理财公司,也恰好,手里正好有一笔闲钱。
于是,就各种考察,公司资质、负责人资质、项目可行性、合同内容,全程下来,觉得还是很靠谱的。
董事长是某地方某银行前行长,公司有注册可察,项目是该地方电视台职工宿舍,已经开建,就等建好收钱了。
每个方面都看不出问题,合同项目完整,资金有银行监管。
于是,试投了10万,一年期,11%的利率。一年后,1万1的利息顺利到手。拿到钱,又将本金投了一期,还是很顺利地拿到了利息。
两年,用10万获取被动收入2万多,确实比较诱人。而且这诱人的事件里并没存在什么超出正常范围的高利息,那时候银行售卖的各种信托遍地都是百分之十的利率。
所以,又一年到期,加了点钱,共投了25万,两年,利息12%。签完合同出来,心底有一丝丝的不安,又有着隐隐的兴奋,这就开始走在钱生钱的道路上了?通向富人的光明之路似乎正在向我们招手。
04
一年多,如期收到了利息,心里很安慰。
噩耗传来的方式是收到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电,问我:你是投资了某某公司的理财吗?开始的我有一些些戒备的心理,信息的泄露如此容易?
但,她说的情况一丝不差,我慢慢地信了。她告诉我,我们投资的这个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了,已经快跑路了,她们好多投资人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维权群,让我也快点加入吧。
听到信息,我有些懵了,电视电脑上的情节真实地再现在我平淡的生活中让我一下子有些措手不及。
于是给负责我的经理打电话,她已经辞职了,给当时介绍我们的朋友打电话,她早在一年前就跳槽了。种种迹象明确地告诉我,危机真的就发生了。
接下来的这么长时间,真的是一段漫长地等待和煎熬。“欠钱的人是爷爷!”真的不假。我们这些债权人里有律师、有企业家,各各都比我们投的多,但一样也没有办法。告到法院去,落个强制执行,一样是什么都得不到。
只有慢慢熬。还好,负责人并不想跑路,他也不想去过那种东躲西藏、暗无天日的生活。
所以,他继续办厂想翻身后还债,组织我们去参观,和我们续约,每年再涨百分之二的利息。他听起来那么的诚恳,就是每每都是说到做不到,有时我都从无奈中升出许多对他的佩服来:有钱人,真的得是心理素质极好吧。
05
时至今日,收回5万本金和1万多利息,其余的只能是靠运气了。
每每也反思,功课做得还是不够好,了解了现象却无法触摸到本质。
其实,不能怪任何人,所有的亏损都来自于暴富的动机,投机的行为。
投资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关于智力的角逐,没有谦让,没有照顾,每个人都存在于自己的角落里,用尽全力,愿赌却不服输。
最初,赚钱也许是相对容易的,信息的不对称也许就足以让人赚到一比钱。
但,资本市场发展到今天,作为个体而言赚钱变得越来越难了。
机构早早已经潜伏,聪明的人闻风而上,而当普通人挺身而出,自然难逃被割韭菜的命运。
人人想成V,意味着V后再无V,因为智能投顾已经来了。
大数据可以用毫秒为单位生成一百种不同阅读偏好的受众,精准地发给一百个人,你还想靠业余水准创作内容发家致富?又怎么拼得过?
所以,收起投机的侥幸,对市场保持敬畏之心。审视自己的重量,不时为自己的智商充充电,也许这才是我们作为普通人应该做的吧。
我就是我在理财路上踩过的最大的“坑”,希望自己能够吸取教训下次再遇到它会一跃而过。说给你们听也是希望你们碰到它会一眼识别它的“真面目”而不是被它岁月静好的假象所迷惑。
相信,我们一定会越变越聪明,越变越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