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大河东去》 · 连载 · 二十六 · 草稿

<原创作品  盗版必究>

        藏兵被打散了,除了在混战中逃跑的、打死的之外,大部分都成了俘虏。山坡上到处是丢弃的枪支、藏刀、皮帽,战马拖着长长的缰绳在草坡上漫无目的地乱跑着,让打扫战场的步兵费了不少周折。然而接下来怎么处理这些俘虏和昂千部落,却让前敌总指挥杨振新感到有些头痛。

        秋风掠过草原,白刺的枝条发出一阵阵凄凉的声响,秃鹫在远处天葬台上方的高空不紧不慢地盘旋着。杨振新的前敌指挥部就设在寨子对面一块平坦的土坎上,黑褐色的牦牛褐子帐篷️在辽远的天空和茫茫的群山之间显得很低矮。

        帐篷中间,生铁火盆里燃着木碳,淡蓝色的火苗似有似无地晃动着。火盆边上,一把大红铜壶里,黑茯茶和松州茶混合后熬成的熬茶开了,壶口不停地冒着蒸汽。杨振新披着一件没有挂面子的白茬子老绵羊皮皮袄坐在自己的行军床上。床前,一张可以拆卸桌腿的便携式长条桌旁,坐着他的三位营长。

        "大家辛苦了,我这里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你们,吃一把黑豆吧,刚炒的,酥得很"

        勤务兵把一大盘刚炒熟还散发着豆香的黑豆端到桌上,又给每人倒了一大缸子烫烫的熬茶。

        "哎,这黑豆……那可是补肾子的好东西,春天牡马发情的时候儿马们全靠这东西撑着。这个熬茶嘛,又是个热物,啊?"

        马禄不怀好意地瞅了马峻一眼,脸上露出一丝坏笑,伸出手来将一小把黑豆丢进自己嘴里,咯嘣咯嘣地嚼了起来。

        "你多吃些,不过小心崩坏了牙!"

        马峻满面笑容地回敬到。

        "哈哈哈哈……"

        马禄大笑起来,顺手解下了扎在腰里的牛皮腰带。论年龄马禄只比马峻年长一岁,但却蓄着一把山羊胡子,身材矮小而壮实,黑而粗短的手指紧握在一起,像两个黑色的铁球。

        "我叫你们几个来,是要商量一下下一步该怎么办,尤其是这两千多号俘虏,还有昂千,怎么办才好?你们谁先说?"

        "我先说!"

        马禄把斜靠在椅背上的身体往前坐端正了,右手向桌子上猛砸了一拳,震得装黑豆的大铁盘子一跳。

        "自打民国三年西……西什么会一开,这西番就没消停过,今天闹独立,明天要划界,啊?这是让哪里的鬼提住了?清朝的时候西藏是中国的,到了民国就不是了?这玉树二十五族,清朝的时候归青海办事大臣管,到了民国就要归西藏管?国家大事,由着几个坏怂们耍把戏成哩吗?啊?把我们底下人当呆子玩着呢!听说袁大总统要当皇上,上头的事情全让几个保皇党搅坏了!"

        马禄越说越激动,一把将脖子上的风纪扣解开了。

        "噗……给政府打电报,这次是西藏先挑的事,他们打西康、打四川,现在要打青海了!"

        "青海只是骚扰了一下,不能算打"

        马训插了一句。

        "先骚扰后打,这次不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不行,照我说,捉住的俘虏,全部把走筋挑断,让他们一个一个瘸着回去。那个老仁青再不能让他当千户,把千户执照作废,另寻一个忠于政府的人当,昂千的年轻人,全部抓到曲玛莱挖金子。还有,玉树所有头人的尕娃,送到西宁上洋学堂,学汉话,写汉字,藏话再不准说,麻尼也不能念。寺院的大小活佛要一个一个敲打,再和拉萨有联系的,和达赖串通一气的,全部抓起来,把寺院的大门封了!我让你们闹独立,八辈子甭想!"

        马禄一口气说完,伸出右手狠狠地把下巴上的山羊胡子向右一捋,好像要把胡子捋下来一样。

        "马训,你的意思呢?"

        三个营长中马训年龄最大,一向处事稳重。

        "西藏独立只是西藏极少数人的想法,对国家也好,对西藏也好,独立有害无益,遗祸无穷,这个,我想北洋政府是清楚的。至于俘虏和昂千怎么办,我听司令和总指挥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杨振新笑了,心想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不问不好,问了还是白问。

        "你说!"

        杨振新把目光转向了马峻,他很想听听这位旧式书院秀才出身的部下的意见。

        马峻一直端坐在桌前,面容白净而消瘦,胡须刮得干干净净,留下一层淡淡的胡茬。虽然还在前线,但整洁的军装上却看不到一丝灰尘,修长的手指如葱白一样微微弯曲着。如果不是一身戎装,他更像一位教书先生。

        "副司令,刚才两位营长说的都有道理,但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马峻把军帽轻轻脱下来放在桌子上,又喝了一口熬茶。

        "圣人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兵法云,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你说的这个我听不来!"

        马禄嘴里嘟囔着,下巴上的山羊胡子向右歪得更厉害了。

        "你不要说闲话,莽夫!"

        杨振新白了马禄一眼。

        "马峻你往下说!"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不是哪一族哪一部分人的天下。现在是民国了,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共谋天下太平。我们应该以过去痛苦的历史引以为师为鉴,不能再搞制度封建,民族欺压的那一套。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藏民是我们的兄弟,想闹独立的只是极少的一些上层人士,并且是受了英国人的诱骗。独立,离开了中国这个大家庭,总有一天他们会后悔的"

        "照你这么说这老西番还成了我们的弟兄了?"

        马禄忍不住又插了一句。

        "今天就你屎话多,你让马峻把话说完成啦?给,先把嘴堵上!"

        马训像老大哥一样生气地瞅了马禄一眼,把盛黑豆的铁盘子往马禄面前一推。

        马峻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接上了马禄的话茬。

        "对,藏民就是我们的弟兄,汉满蒙回藏五族都是弟兄。番是过去封建王朝对外族和外人的称呼,我们不能说西番,要说西藏。因此,对这次捉住的俘虏要发给干粮,马匹、武器也要如数奉还,礼送他们回去。昂千头人仁青冬智虽然有错,但他也是一时糊涂,并且已有悔意,只要他公开认错,可以既往不咎,继续当千户。对藏传佛教寺院,不但不能关闭,而且要加以保护。对和达赖有联系的头人、活佛,要晓之以大理大义,温暖人心,不能简单的一抓了之。我们要的是人心,人心比军队更有力量。如果我们一心为了藏民好,我想,那些闹独立、谋划界的人,他们就会慢慢的在藏民中失去人心和市场,到时候就没有人买他们的账,这比用霹雳手段更有力,更管用,更长久。我们和藏民的关系应当是奶和水的关系,不能是油和水的关系,更不能是水和火的关系,否则,我们的治藏策略必败无疑!"

        杨振新狠狠地喝了一口已经放凉的熬茶,脸上露出一丝会意的笑容来。

        "好,大家说的好。兼听则明,对于如何善后我已经心中有数了,不过最后怎么办,要听司令和镇守使的决断,我们不能自做主张,下午我就赶去结古报告。你们三个就不要回营里了,在我这里吃过午饭再走"

        "副司令有什么好吃的吗?"

        马禄一听杨振新要招待,顿时来了精神。

        "昨天卫士班的几个人到山里打围,打了一只黄羊!"

        "噫噫噫……黄羊!冬天吃黄羊肉大补!"

        马禄两眼望着帐篷️顶上的天窗,用三根手指头捋着自己的小胡子,得意地说着。


        结古镇位于青海南部高原的扎曲河谷地,是唐蕃古道上著名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贸易重镇。在不远处的贝纳沟,建有象征国家与西藏血肉联系的文成公主庙,大日如来佛就供奉在庙中。宁海军玉树防务支队司令部设在镇子东头的一座大四合院里。

        虽然从二十二岁起,马麟就跟着兄长马麒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但他却不爱穿军装。深灰色的中式长衫上罩着一件长袖的短夹棉袄,一顶黑色的缎面孝帽端端正正地戴在剃得干干净净的光头上,已经有些花白的短胡须修剪得整整齐齐。如果不是院里院外的岗哨和跟在身后的卫兵,他看起来倒像是一位来结古做皮毛生意的商人。

        看见杨振新走进院子,马麟从北房台子上的一把太师椅里坐起身来。

        "杨总指挥辛苦了,路上冻了吧,快,屋里进,屋里进"

        马麟对他的这位汉人心腹和部下一点架子都没有。

        "司令辛苦了!您先进,您先进!"

        倒是杨振新显得有些拘谨。

        坐在北房上席的八仙桌旁,马麟静静地听完杨振新的汇报,眯着两只细细的眼睛向北房敞着双扇门的远方呆呆地望着,两个大大的、略带浮肿的眼袋微微有些颤动,半晌才开口说话了。

        "振新呐,这马禄不乏一个军人应有的凶狠,而马峻却有济世之才啊!嗯……也难怪,马禄没念过书,粗人嘛,除了打仗他还会干啥?这样吧,就按马峻的路子办,卡良那里我给西宁发电报,你就执行好了!"

        马麟的决断悄无声息,但却决定了克色代本、仁青冬智和他们手下几千人的命运。


        昂千藏寨,克色代本就要回去了,受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的委托,杨振新亲自前来送行。看着如数奉还的枪支马匹,还有一个不留、全部释放的俘虏,这位耿直的藏民汉子深受感动,非要留下十条英制李恩菲尔德步枪作个纪念。

        "枪是好枪,比我们的水连珠要好,但你还是带回去吧!希望今后我们两家永远亲如兄弟,不要刀兵相见。欢迎克色代本经常像走亲戚一样到玉树来,到西宁来,镇守使大人会好好招待大家的!"

        直到刚才,杨振新通过连长王金山的翻译才弄明白,克色代本原来是藏语团长的意思,他们的一个团咋这么多人?杨振新一脸茫然。

        一九一九年底,北洋政府派甘肃青红教佛僧古朗仓、玉树三十六族佛僧拉卜尖贡仓、督署军事参事朱绣、咨议李仲连等人,分别持甘督张广建、青海镇守使马麒亲笔信,前往西藏与达赖喇嘛谈判,建议达赖前往北京晋见大总统,主张正义,劝息兵戈,并表示愿意对进京人员提供相应的方便与保护。他们携带大批财物馈赠西藏各界上层人物,争取与达赖达成协议,各方先行停战,并计划在拉萨召开和平会议,具体商谈一切和平事宜。

        一九二零年四月,古朗仓、朱绣等离藏返甘之际,达赖在拉萨设盛宴饯行,表示"亲英非出本心,只是因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此次贵代表来藏,余甚感激,惟望大总统从速全权代表解决悬案。余誓倾心内向,同谋五族幸福"。达赖还回赠张广建、马麒以黄哈达、溜金佛、藏红花等各色名贵礼物,并亲交藏汉合璧正式公文一件。班禅也从后藏派扎什伦布送来礼品多件,藏文公文一函。是年八月,甘督张广建上书北洋政府,报告与达赖商谈成果,北洋政府旋即派雍和宫扎萨喇嘛贡觉卓尼携带礼物赴藏慰问。此后,达赖派代表长住北京,西藏动荡渐趋和平。

        一系列举措有效防止了西藏脱离祖国,也提高了马麒、马麟兄弟在甘肃及青海地区的政治声望。一九二一年年初,宁海军马彪部与马峻部换防,马峻率部赴铁仁县驻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185评论 6 50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652评论 3 3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524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339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387评论 6 39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287评论 1 30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30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85评论 0 27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420评论 1 31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617评论 3 33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79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77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88评论 3 32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716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57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876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700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