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学校比他们的家庭提供了更好的认识,自我了解生活的机会。
教师若能对自卑,品质缺乏信心的学生投以赞许目光,他将能极大的缓解家庭的负面影响;
教师若能对来自缺乏理解,尊重的家庭的学生施之以礼,他将能给努力理解人际关系的孩子带来希望;
教师若能否决孩子的自我否定认识,高度肯定他的积极潜能,那么有时他便在拯救孩子的生命。
但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学校,不过是一个合法的监狱。
那儿的教师要么缺乏自尊感,要么缺乏职业训练,要么两者均无。
他们怎么能把工作干好。这样的教师,不仅不能鼓舞激励学生,他们让学生蒙羞,他们的语言没有礼貌,尊重,有的只是讽刺和挖苦。
他们进行不公正的比较,以牺牲一个学生来博取另一个学生的好感。
他们毫无耐心,让学生更加惧怕犯错。除了威胁,他们似乎没有别的法宝。
他们的动机不是提供优秀的价值观,而是引发学生的畏惧。
他们不相信学生的潜能,只相信他们的局限。他们不是点燃学生的思想之火,而是熄灭它们。
在所有的职业中,对自尊感的重要性感受最深的是教师,但在教室中培养的自尊感的因素却并不是显而易见的。
“自我感觉良好”的观念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对孩子们所做的几乎一切都给予表扬与掌声,这种方法的一个后果是将整个自尊运动置于嘲讽之中。
当我们谈及自我效力与自爱时,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不是以发生于意愿的情感或作为炫耀的奖赏而给予的肯定为基础的。
一个学生,如果成绩很差,他还会有自尊感吗?当然会有。
学生学业不佳可能有很多的理由,如诵读障碍,缺乏足够的激励和挑战,
衡量个人的自我效率和自爱,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可靠的标准,
但有自尊心的学生不会在成绩不好的时候,欺骗自己说成绩还不错。
自尊感与我们的意志抉择有关,它本身不可能是生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种族,我们的肤色和我们的祖先的成就的一种功能。
人们有时会依附这些价值观,目的是为了推卸获得真正自尊感应负的责任,它是伪自尊的源泉。
卡尔罗杰斯在《论做人之道》一书中写道:
在教育方面,我们往往制造出顺从者,定型人,对个人的教育就结束了。
它不是塑造出有自由创造力,有自己特色的思想家。
我们已经从制造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进行转变,脑力劳动已经代替了体力劳动。
在崇尚知识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是机器人似的顺从,我们需要的是能思考的人。
他们能够革新创造,能够适时地对事态作出反应。
他们能自制,他们在群体协作的同时不丧失个性,他们对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充满信心。
在早期工业生产的模式中,大量的劳动是简单重复,不需要努力思索。此时顺从是极有价值的品德。
有证据表明,顺从性太强的孩子,在今日工作的世界中会有行动障碍。
如今,首创性和自我负责精神受到格外的重视,因为这是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经济生活的需要。
自尊感融入学校课程的重要意义
其一,可以支持学生坚持学习以远离吸毒,怀孕,解决野蛮行为和获取所需的教育。
其二,是从心理上,为他们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因为思想是人们最大的财产。
如果说,教育的目标是要给学生们从基础上提供一些现代社会需要的基本技能,
那么没有什么比将批判性思维的艺术列入学校的课程表中更加重要了,
如果说自尊意味着对自己应付生活挑战的能力的信心,那还有什么比学会如何使用自己的大脑更加重要。
教师和课程设置者们应该反思这个问题,我的工作是怎样促进年轻人去开始,成为有思考革新和创造精神的人。
教师的自尊感
同父母相比,如果教师能够展示一个健康肯定的自我意识,他们就能更容易的唤起学生的自尊感。
有些研究确已揭示,这是教师增进学生自尊感能力的首要因素。
自尊感低微的教师往往更喜欢惩罚人,没有耐心和专制,
他们往往更注意学生的弱点,而不是优点,他们让人惧怕和提防,他们鼓励依赖。
孩子们对成人适当的举止的认识,部分的来源于对教师行为的观察。
如果他们看到的是讥讽挖苦,他们就会学习用它们。
如果他们听到不干净,甚至残忍的话语,从他们的口中也会流露出来。
反之,如果他们看到的是善行,是对积极方面的强调,他们会将之融入自己的反应中。
如果他们看到的是公平合理,他们就会吸收这种态度。
如果他们感受到同情,看到别人接受同情,他们就会将同情内化于心。
如果他们看到自尊,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拥有的美德。
优秀的教师家长,心理医生,教练等共有的一个特征,是对关注对象的潜能有极大的信心,
相信对方有一定的生存和工作能力,并且在与他们的交流时,可以把这种信心传达出来,让对方感觉到。
有良好自尊感的教师,往往能明白,如果想培养他人的自尊感,必须让对方明白体验到接受与尊敬。
当一个人似乎并不相信自己时,别人就会觉得要继续相信他也很困难。
然而教师可以献给学生最大的礼物,就是拒绝接受学生对自己价值的这种肤浅的认识,
教师能够通过表层更深入的看到作为潜能的学生更健康的自我。
孩子的尊严
身为孩子的一大痛事就是,大人往往不能严肃的对待他们。
无论是被无理的对待,还是被赞为聪明可爱。
孩子们常常感受不到作为一个人,应该受到的尊重和尊严。
(比如打断他们说话,或者大人做错事之后觉得自己不需要像小孩子道歉,比如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一样有处置权)
课堂中的公正
孩子们对诸如公平与否的事特别敏感,如果他们看到了同样的规则一直适用于每一个人。
如果他们看到教师一直用同样的态度处理,同每个人交谈,无论对方是男生、女生、白人、黑人、西班牙人、亚裔,他们就会受到正确的启发。
他们会感受到教师的诚实,由此他们的安全感得到加强。
自我欣赏
当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反馈,帮助他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被人关注时,他们便在鼓励学生的自我意识。
当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不是评判,而是所闻所见,他们便在帮学生认识自我。
当教师让学生注意到自身力量时,他们变在激发学生的自我欣赏。
然而教师们注意的,往往不是学生的强项,而是弱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有时孩子们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优势,此时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这一点。
每个孩子都有做对事情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这些长处必须被发现,识别并得到培育。
教师应该像寻找黄金的探宝人一样。
当你的老师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发现你身上的长处,你的力量和美德,并帮助你认识到它们。
那么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它会激发你请你最大的潜能吗?
关注
每个孩子都需要关注,有些孩子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有一种学生经常被人忽略,他们的功课特别好,但是害羞,谦让,寡言。
教师需要格外用心,将他们从自我封闭中拉出来。
办法包括:尽可能的多问“你有什么意见?你是怎么想的?”
还可以让这样的学生帮助其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这样,该学生就有走出来的机会,体会到与人交往的好处。
纪律
在任何课堂中,如果学习要进行,任务要完成,相应的规章就必须被遵守。
这些规章可以通过教师的权威被强加,也可以通过学生的理解与得到解释后执行。
教师要思考关于规章的问题
我怎样才能让学生去做他们该做的事?
我怎样才能鼓励学生想做他们该做的事?
前一种方法唤起的是敌对的情绪,最好的情况,是在鼓励依赖性的同时,获得学生的顺从。
后一种方法充满善意,在鼓励自我负责的同时,能赢得学生的合作。
前者以痛苦相威胁,后者供给价值和权力。
教师感到哪一种方法更合其心意,与他本人的自我效力是有很大关系的。
纪律的本质是“发现替代惩罚的有效手段。”
“同情”与“尊重”,并不等于缺乏坚定
纠正错误更好的办法不是惩罚学生,而是让学生从思维逻辑上去体验其结果。
认识情感
如果说,得体的教育包含了对思维的认识。那么,它也应该包含对情感的认识。
不幸的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暗示了应压抑自己的情感。否则家长会感到厌烦。
情感上加以克制的父母,往往会造就情感压抑克制的子女。
父母信奉某种宗教的教义时,他们就很可能向孩子们传递很多诸如
:“这是邪恶的思想”,“那是邪恶的情感”,“这么想是有罪的”观念。
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很不幸的遭遇,他们会从道德上畏惧自己的内心生活。
停止对自我感知的了解就是停止认识事物对我们的意义。
从心理层面上看,孩子们偏离意识,结果就不再认识或承认某些情感。
从身体方面看,孩子们会屏住呼吸紧绷身体,使肌肉紧张,阻碍情感的自由流露,结果导致半麻木的状态。
当孩子们成长时,为了被他人接受,喜爱,不被排斥,他们会斩掉越来越多的情感。越来越多的自我成份。
孩子们会把自我否认当作生存之道,而长远的危害在此刻,他是无法认识的。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从理性上认识情感的价值,并且要帮助他们认识人们是可以接受某种情感,而不一定非得受其操控的。
当我们需要去看牙医,又感到害怕时,我们完全可以承认它,接受它,需要时我们可以照旧去找牙医。
当我们愤怒时,我们可以学会承认它,谈论它。而不一定非攥紧拳头不可。
当我们受到伤害时,我们可以学会承认它,接受这种心情。而不需要佯装无所谓。
当我们烦躁不安时,我们可以学会认识它,深吸几口气,继续做作业,然后才出去玩。
我可以学会去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
接受它,而不需要受到它自我毁灭式的操纵。
我们可以在不丧失理智的前提下,学会去认识和接受自我的情感。
我们可以学会思考,“我的情感想告诉我什么?我需要思考什么问题?”
现实存在的情感,既不属于道德,也不属于非道德的范畴。它就是现实存在的。
如今这种认识对于有些人来说,只有在心理治疗中才能实现。
对错误的处理要体现出善意,不能将之视为可耻的。
教师对学生错误做出反应的方式,将影响学生的后半生。
与他人的交往
如果自尊是对我们应付生活基本挑战能力的信心,那么其中的一种挑战就是有效地与他人交往。
它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双方对之产生积极成功的体验。
当今,为谋生而工作的人们当中, 95%的人就身处于这种环境中——“与他人合作。”
如果他们缺乏有效合作的能力,工作的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有些人与他人关系生硬,又确实取得了成功。
但他们走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而且这种事例毕竟少见。
对于增进人际交往能力的技巧,我们知之甚少。
这方面的知识应成为年轻人接受教育的一部分。
最佳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对自我与他人的尊重基础之上的,互利的谈判及双方均有所获。
“胜——胜”的谈判,比”胜——败“的谈判,即一方得是另一方的失,要优越得多。
获胜者找寻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失败者找寻的是责备的对象。
我们知道认真聆听,及时反馈和移情的重要作用。
我们也知道当这些因素消失后将产生的后果。
我们知道个人的自我责任和可依赖度,能给集体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知道一定的自我维护可以增进而不是抵消集体的力量,但是畏惧自我维护必将损害集体的力量,
如果一方或双方畏惧正常的自我维护和自我表达,人际交往就不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能力与技巧
我们认识到如果学生要提高自尊感,他们就应该从教师那儿得到尊敬善待,鼓励以及基础知识和技能教育。
现实情况是每个班上的学生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
优秀的教师明白提高能力的办法只是增进他们的长处,而不能总是盯着他们的缺点。
教师的职责就是为胜利,成功创造条件,然后努力实现它,迎接新的挑战。
认知个性
过去存在着一种设想,既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是一样的。
坚持一种教学方法就可以普遍的适用于每一个学生,
如今我们认识到,不同的人学习的方法不尽相同,
我们一旦明白此理,就会认识到用同一种标准对待孩子是非常错误的。
顺从的学生与有责任感的学生
顺从的学生控制力来源于外部,有责任感的学生控制力来源于内部。
当温顺的学生出于不同的原因牺牲自我和他人时,有责任感的学生将学会越出牺牲的范围去行事。
从一方面看,他们不太可能,为了自己的目去牺牲他人的利益。
从另一方面看,他们更不太可能为了所谓的“更高的使命”,价值利益,及为了他人的目的,去牺牲自己。
例如,他们不大可能,为了公司的利益,牺牲自己的生命。
不大可能在领袖的煽动下进行不义战争,牺牲自己的生命。
顺从的学生被告知,“不要冒犯权威。”
有责任感的学生,随时准备怀疑。
如果必要的话,挑战任何问题,其实它正是市场经济的需求,更广泛的说,它是文明的需求。
实现自尊的途径
自己无法以一定意识行事的教师,不可能为其学生做出有意识的生活的表率。
不能自我接受的教师,也不可能成功地向学生传授自我接受。
没有自我负责精神的教师,在劝说他人接受自我负责价值时困难重重。
惧怕自我维护的教师,不可能能唤起他人的自我维护意识。
没有明确目标的教师,不是有目的地生活的最佳代言人。
缺乏诚实感的教师在鼓励他人诚实时将受到莫大的局限。
如果教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尊感,他们,如同父母,心理医生以及我们大家。
必须从培养自身的自尊感开始。
每次挑战都可以转化为个人成长的促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