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乐书院
№11 从最小化可行产品到创新核算
当一项最小化可行产品遭遇失败,作为新创企业的团队成员之一,你会怎么做?是一蹶不振放弃梦想,还是会认为这个错误无关紧要?显然,上述两种态度都不利于学习,也会导致半途而废或是最终的失败。唯有在坚持不懈的同时灵活应变,不断从失败与反思中取得进步,才是接近最终胜利的唯一道路。要知道,最小化可行产品仅仅是学习认知过程中的一小步,通过这种不断的验证与尝试,你和你的团队将认知到公司战略或是产品设计中的不足。随着公司的持续发展,最终的产品会以和当初设想不同的面貌,呈现在你和团队面前。
在成熟的企业中,职业经理人面对的失败原因往往只有一个:执行不到位。而新创企业的领导者遭遇到的失败却无法简单归因,因为他们的战略和产品本身就充满了变数。他们必须在模糊而不确定的情境中不断探索、前行。用“摸着石头过河”形容这一情境再合适不过了。这一过程中,需要创业者执着、勤奋、敏感、善于学习且勇于改变。为了对新创企业有相对客观的评价,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来衡量其中的进展和学习,这套衡量方法就是创新核算。
所有新创企业在成立之初,差不多都只是一个不太完善的商业计划书。其中的财务指标包括:企业的目标客户数、企业运营成本以及预计的中长期收入和利润。在这份商业计划书中,充满了各种假设。它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和实际结果可能会相差甚远。这些都需要创业者谨慎衡量,而后进行创新核算。
思考与实践:
今天,我们学到如何通过最小化可行产品对假设的测试,是如何加速“开发-测量-认知”这个反馈循环。
现在,请在纸上记录以下两个问题你的答案:
- 请想想,你所接触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存在“开发-测量-认知”反馈循环?如果有,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如果没有,请你猜测哪些产品或服务会有,并去验证。
- 你是否有一个想培养的习惯?请给它一个最小化可行计划吧,记下来并行动,然后通过“计划-实践-反思”反馈循环不断的接近那个习惯。
河湾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