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调频

期中考后,我承认自己有点恨铁不成钢。所以,出于负责任的考虑,我想和孩子彻底谈谈,一起谋求整体提分的解决方案。

没想到,我甫一开口,孩子就透露出拒绝沟通的态势,把我死命地推出门外。

待大家都冷静后,我急忙询问他原因,这才得知真相。

“妈妈,我知道你说的都对,也都是为我好,希望我能考上市重点。但你的语气语调让我感到亚历山大,所以,我就不想听下去了。”孩子勉强地挤出这几句话。

忽然之间,我醍醐灌顶。

原来我自以为没有使用过激的词汇,语速也尽量放慢,但其实非语言信息的不善(语调的急促、面部表情流露出的焦虑)却无情地出卖了自己。而孩子能识别出我的情绪——对他此次考试很不满,进而心生防备和抵触。

看来,虽然我自诩学过一点心理学皮毛,但在落地实操方面还是需要继续修炼。

昨天,我下单了经典的《非暴力沟通》,需要再重温一遍,尽量让自己真的心平气和地去和孩子沟通,这样或许才能取得双方都想要的效果。

此外,我还生发了灵感,从音叉共振原理联想到同频交友。为此,我特别请教了AI,它带给我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以下文字来自deepseek回答)

在任何沟通中,我们都可以通过调整以下四个核心波段来匹配对方。

1、能量波段——指一个人的活力、兴奋度和精神饱满程度。

如何调频:遇到高能量者,适当提高自己的语速和音量,增加一些手势,表现出兴趣与投入;遇到低能量者,放慢自己的语速,降低音量,减少突然的动作,创造一个安全、不具压迫感的空间。

2、情绪波段——包括积极、消极、中性等三种情绪。

如何调频:遇到消极波段者,首先确认并接纳对方的情绪,而不是否定或安慰;遇到愤怒波段者,保持自己的波段处于中性偏稳定,安抚对方的“锚点”;遇到积极波段者,自然分享对方的喜悦,用微笑和轻松的语调回应。

3、理性-感性波段——指一个人处理信息和沟通的偏好模式,包括理性和感性。

如何调频:与理性波段者沟通,强调逻辑,提供数据和证据,语言简洁有条理;与感性波段者沟通,关注感受和人的因素,多使用故事和比喻。

4、抽象-具体波段——指一个人思考的宏观与微观层面。

如何调频:与抽象波段者沟通,先谈大局,讨论目标和意义,再落到细节;与具体波段者沟通,先提供清晰的步骤、时间表和具体案例,再解释其背后的宏观意义。

在实际沟通中,我们可能需要遵循一个动态的调频流程,具体分为搜索与诊断、锁定与匹配、微调与验证、引导与共创。

但在这其中,我个人认为充满爱的真诚是最重要的。

因为,无论技巧怎么娴熟,调频如何天衣无缝,都抵不过内心真诚的自然流露,就或许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行一致,于自己也不会产生过多的内耗,因为这就是你自己本来的样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