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需要配合孩子做好开学准备,一直没有太多时间读书写作。今天孩子正式上课,终于“神兽归笼了”,我也可以开启我的“自由生活”了。今天读了朱自清先生的《外东消夏录》,这篇文章是散文集《背影》第二编《漂泊的踪迹》的最后一篇文章了。
这篇文章的写作语气有些像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文章除了正式的题目外还有五个小题目:引子、夜大学、人和书、成都诗、蛇尾。引子部分中交待了确定文章题目的原因,夜大学部分提到了四川大学开办夜校的情况。
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了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其中国民教育体系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提高人口素质,国家不断在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以前听我的母亲讲过,建国初期为了扫除大量的文盲,全国开展过多次轰轰烈烈的“扫除文盲运动”。开办了各种形式的妇女识字班、青年夜校、干部学习班,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大家都在工作之余积极认真地学习识字。我的两位姨妈,因为社会和家庭原因打小不识字,在运动中学习了不少常用的字词,也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夜校”这个词,我原本以为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才有的词汇,不曾想到在民国时期就有了,而且还同时存在“夜班”。
文中写道:“四川大学夜校分中国文学、商学、法律三组。法律组有东吴的成例,商学是当今的显学,都在意中。只有中国文学是冷货,居然三分天下有其一,好像出乎意外。”虽然朱自清先生是民国时期的文人,但是写的人和事在今天一样是有现实意义的。现代人在大学选择院系和专业时,也和前人一样有许多人是出于“功名或出路”的考虑,“为做学问”而选择的人恐怕也是不多的。我和孩子有时谈论上大学时,还不止一次说专业最好选择一个既喜欢又好就业的,如果不行,一定要再选择一个第二专业弥补不足。只是这样说,不知道孩子到时会不会听,也不知道是否有精力去学习第二专业,社会变化太快,让我们在大事的选择更加“举棋不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