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偶尔听到某某说自己的梦想,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至少我觉得我跟梦想不是好闺蜜,晃儿想起小时候学作文,命题老师或者语文老师都喜欢用“我的梦想…”为题,甚至偶尔家里闲谈时父母的话题,都喜欢问“你长大后想干什么”。我记得那时的我最害怕这样的作文,因为说实话我真的没有梦想,然后发现同学们都喜欢写当老师,当科学家,当医生,当宇航员等等,不知是为了迎合老师的喜欢还是只对老师职业接触多些,或是被模范作文书本里那些优秀的人儿说的那样“当老师是一种神圣的令人敬佩的职业”所感动。所以不管何时我的作文标题总是“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最终的结果是口是心非,终究不是内心的独白,总少了一点感情色彩,作文自然不被欣赏。
长大后才发现自己的梦想也许真的不比他人那么鲜艳夺目,那么雄心壮志,我想当初那个年幼的我只是想好好努力学习,做一个好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赞赏,走出那个村子,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也许真的没有其他具体,只是想努力的走出去而已。只是那个时候觉得这些不是梦想,说出来倒觉得小家子气。现在的我的确走出了那个小村子,一步步的走出去了,初中去了镇上,高中去了县城,大学去了离家五六百公里的外地,直到最终踏入社会,我还是不愿选择回老家小县城考个公务员安安稳稳的生活,我毅然选择自己出去闯一闯。就变成了如今所谓的漂一族,在大城市迷茫过,失落过,无助过,伤痛过,但是车水马龙过后,霓灯璀璨后的黎明来临时还是义无反顾的坚持着最初的梦想。告诫自己的是: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路,跪着也要走下去。
很多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年少的自己,傍晚一个人站在视野开阔的操场上,望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因为母亲告诉我那是县城的方向,然后那里有火车,可以去到很远的地方。)远远看去那里感觉是两边山群的一个交接口,就是从那个口里一直延伸着向前看,总觉得从那个口里出去的世界很美好。那时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喜欢静静看着那个远处的口,刚开始是因为父亲有一次出去县城做散工了,然后将近有半个多月时间都没回来,然后在操场上晒谷子的时候母亲就指着那个地方说那边是县城的方向,我们的父亲就在那边上班。也许母亲那个时候看着那边是在思念和担忧着她的夫君。也许在那样的年代,眺望着远方,望着某个方向原来心里是充满了许多心情。而我们在接下来会在父亲未归的每日里的傍晚在收谷子的闲空里眺望着远方。而后那就变成了我除了想念父亲的方式之外另一番思想的憧憬。那个口也就变成了我的一个寄托情怀之处。其实真的觉得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可如今,我也会偶尔望着家乡的方向眺望。
于是乎对我而言,梦想就是我心里的一份寄托,可以是很小的一个行为,一件小事,只要是能让自己开心愉悦的,让自己瞬间觉得在喧嚣间可以心静如水,在平静间又会思绪飞扬,思想碰撞。梦想能让自己达到金字塔的顶端,也许是最完美的,最重要的是在攀爬的过程中收获的比在塔尖的自豪感更让自己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