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成长,要以自身为主导。别人的教导、相关的书籍都只是辅助,要懂得取舍而不是全盘照收。
我认为真正的成长方式是:去做事情,不断获得正负反馈,再根据反馈进行反思、学习,通过反思、学习来修正自己,如此循环往复。
很多人过于迷信成长类书籍,于是大量阅读此类书籍,对作者的观点不加甄别照单全收。读过一两本本书后,发现自己没什么变化,以为是读的太少,于是又去买更多这类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己。因为我过去就是这样“成长”的。
不要过于依赖读成长类的书,因为它有4个明显的弊端,
书籍的弊端之一是往往是看上去有道理,但会有很多局限,往往只适合作者以及和他类似的人,对其他人而言则效果甚微。有些书中所宣扬的理论甚至干脆就是错误的,比如著名的“一万小时理论”,就是对刻意练习的误解,提出刻意练习原则的心理学家已经对该误解进行了解释。
书籍的弊端之二是它书往往围绕某个主题展开。比如《微习惯》,一开始介绍了什么是微习惯以及作者通过微习惯进行自我改变的励志故事,剩下的内容全部都是在围绕微习惯进行阐述。暂且不论微习惯的效果如何,我们不妨质疑一下,一个人的成长仅仅通过学习和实践微习惯就能完成吗?显然不是。还需要什么呢?很多。比如热情,如何激发和保持热情就可以单独写一本书。那么我们是不是有太多的书要读了?
书籍的弊端之三是很多作者往往为了凑字,千百字能说明白的事非得拓展成几万字。想想会有多少可以剔除的东西,这些东西又浪费了我们多少时间。
书籍的弊端之四是它既非成功的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从没听说谁天天沉浸于读书能做成一件大事。但是大部分有所成就的人都有阅读的习惯。读这说明书并不能决定一人能否成功,但它确实大大有助于成功。同时也说明,成长不能过于依赖读书。
如果时间都用在学习如何成长上了,我们什么时候真正去成长?成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做事情以取得成就,我们什么时候去着手做具体的事情呢?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成长和做事情是同时进行的,不是割裂开的。不是先成长后去做事情,而是边成长边做事情,随着成长事情会做得越来越棒,终有一天会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