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正面管教的同侪在我的父母成长群里分享了一个困惑:
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因为一时兴奋,说了一句“哇靠!” 立刻被老师抓了现行,严厉批评之后要求孩子写检讨。
小朋友的反思如下:
昨天和今天我说了“哇靠”这两个字。我现在知道这是脏话,但是我有时就是忍不住。希望老师给我一段时间改正,我会改正的!
改正方法:
1.如果下次不小心说了这两个字,我就赶紧说:“对不起!”
2.我会试着用别的词来表达。
读了小朋友的反思书,我觉得孩子有诚意、有决心,对自己也有现实的认识和评估,并有脚踏实地的解决方案,想想自己二年级的时候,除了埋头写好字,什么也不懂,我感到深深汗颜的同时,对小朋友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对于“哇靠”到底算不算脏话,这个实在难以界定,因为每个人对于脏话很可能有很个性化的界定。比如流行一时的“牛X”这样的词,我始终说不出口,但我明明会听到很多有艺术气质的女孩子也会脱口而出,并且表达的是对某位名家由衷的敬佩。
因此,我们在这里不去谈如何界定什么话叫脏话。我们来谈一谈共性的话题:当孩子在说脏话(普遍认定)时,成人该怎么办?
首先“不知者不为过”,成人在孩子第一次说脏话时可以提醒。其次,如果孩子被提醒后再犯,可能要看说脏话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然后针对原因去化解,而不是一味地就说脏话的行为打压。
关于说脏话,在跟美国正面管教高导史蒂文·福斯特(他也是《特殊需求孩子的正面管教》一书合作者)合作工作坊的时候,他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在签到的时候,当着他的面说了一个F词(脏话),然后史蒂文没有吭声,只是用手指点他要把名字签到哪里,孩子接着又说了一遍F词,史蒂文还是没有反应,这一回,孩子不淡定了,他提醒史蒂文说:我刚刚说脏话了呀!史蒂文挑起眉毛问:然后呢?孩子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没话讲了。
在故事结尾,史蒂文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孩子说脏话是火,我们成人的反应是风。火势如何,关键在于风。也就是成人吹出的风是助长火焰的氧气呢,还是让火焰熄灭的其他物质。针对孩子故意说出脏话的现象,成人不予理睬,有可能是更好的反应方式。
史蒂文的这段话让我想起导师Elly在《孩子挑战》一书中翻译精妙的一句话:让他的帆无风可吹。
是的,作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确实要思量一番:你的风是在助长火势?还是在让火势变弱?你的反应让帆在猎猎风中更加招摇?还是让帆安在于自己?
前阵子,我跟轩也探讨过可不可以说脏话。
我说:说脏话就像丢垃圾(基于对儿童社会情感做了一番学习和探索后的收获)。如果你的情绪确实需要疏导和发泄,一个人在家把垃圾乱丢一气,然后自己打扫干净,这样的行为可以不可以?
轩说:可以。
我说:如果你因为要发泄情绪,把垃圾丢得满大街都是,或者冲着别人乱丢,可以不可以?
轩说:不可以。
接着我们讨论说脏话就像丢垃圾。一个人很恼怒的时候,可以在独处的时候说一下,或者写在纸上,然后情绪过去了就过去了,把写下来的纸撕碎,丢进垃圾桶里。但不能因为恼怒而把脏话在大庭广众之下乱说或冲着别人乱喷。
当然,自说自话的脏话自己心里也要有个掂量,就像制造垃圾,哪怕自己打扫,也不能“挥霍无度”啊。在这里,保有一份弹性,回到自己的个性化情况去探讨。
水至清则无鱼,谁能保证自己这一生一句脏话都不说呢?给自己,给他人留一个安全空间,可以让我们更有弹性。在面对真正的挑战和困境时,才能保有一定的君子风度吧!
文章写到末尾,刚刚分享“脏话”事件的正面管教妈妈发来反馈:
跟孩子沟通在什么情况下说“哇靠”这个词,当时她有什么感受,小朋友回答说,第一次是同学推到她了,她不舒服;第二次是她跨过了两条凳子之间,觉得自己很神奇。
看来孩子在说的时候并没有认为自己在说脏话。通过今天的事件,孩子学习到的是:
1.什么话能在什么场合说(后续扩展讨论了一下);
2.同样的行为在家可以做,但在学校可能不被允许,要学会区别;
3.妈妈和老师意见有不同,这很正常,但在学校只能按老师规定的做。
在跟孩子探讨之后,妈妈又写下了一篇个人反思短文:
“也许我们并没有刻意教孩子怎么说话,怎么做事,但我们的举止言行会影响孩子,孩子会在模仿中学习。比如“哇靠”这个词,其实很难界定是不是脏话,但放在一定场合和一定语境下,它就是一个脏话,然而孩子没有区别场合与语境的能力,她的理解还可能与成人不同。所以,对于这样不美丽的词,我们可以不用,或者换成其他美丽的词来表达,这其实也是一种个人修养。
孩子犯错误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感谢老师给我和孩子一次很好的反省机会。”
当我们遭遇一些误解,或者犯了一些错误,只要从心出发,保持正念,都可以把挑战和问题当作是学习和成长的好机会啊!
养育孩子是一门有艺术的爱的学问。父母须要终生学习,才能跟得上孩子的步伐。一起加入父母成长的队伍吧~
正面管教家长进阶班还有少量名额,欢迎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