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教师,我和孩子之间有许多故事,这些发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的事日日丰润着我,鞭策着我。时时回味,都像一瓣瓣花香弥漫心间。
1 把赞许送抵心房
这是一节省级教学能手的赛教课。面对上课老师“如何保护环境”的问题,多数孩子围绕不乱扔果皮杂物、主动捡拾垃圾、建议家长少开车减少汽车排放量等内容发言,一个男孩站起来,自信、流畅、侃侃而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是问题发生后的处理办法。我觉得一个城市应该多种树,树多了可以净化空气,遮挡风沙,长久保护环境。再说了,树种得越多时间越早,生活环境越有利于后代。”老师和同学为孩子们送上了掌声,我把内心最高的褒奖默默地写在纸条上,送给了这个面相陌生状态却又熟悉的孩子:“你的环保措施不仅得力,而且治标治本。老师相信,将来有一天,如果你是一个县长,你会改变一个县城的面貌;如果你是一个市长,你会给更多的人带来幸福生活!努力哦!”
下课后,我将纸条递给了小男孩。孩子愣了一下,接住了。我不知道他看纸条的时候是什么心情,我看到的是第二节课上,老师的提问刚出口,他就积极举手,每次回答完问题坐下时,他会带着骄傲又期待的微笑转过头来看我一眼。四目相对,我是赞许,他是自豪。
很幸运的是,第二年我去做评委,在校园里碰到了他。大方的他开心地跑过来跟我打招呼,还要求合影。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我信奉这句话,也坚持这样做了25年。
2 用鼓励抚平心灵
观摩一节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组织了学生演讲。第一位上场的女同学手里拿着一张小纸条,投入地读着,结尾处猛然提高声音,呼吁保护地球。演讲结束,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老师请两位同学评价。一位说:“我觉得她演讲的声音很洪亮,我给她满分。”第二位说:“她很有激情,我也给她满分。”老师用红粉笔写下“10”分。
第二位上场的男孩个子很高,也准备了张小纸条,尽管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他很认真,尽力读完了纸条上的内容,并且在结尾处振臂高呼:“希望同学们努力,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同样得到了热烈的掌声、同伴的肯定、老师“10”分的评价。
第三位上场的小姑娘满脸欣喜,小鸟般欢欣雀跃向讲台走去。我看到她红彤彤的小脸和难以掩饰的激动,马尾辫一甩一甩的。她没带纸条,对同学们敬了个礼,以清脆的声音说道:“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演讲的题目是......”同样1分钟的演讲内容,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结尾处略微提高声音,表达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决心。微笑,鞠躬,欢快地回座位。老师没有叫同学点评,说:“老师评价一下她的演讲可以不?”同学们点头,老师说:“我给她打8分。因为......她演讲的激情不够。你们同意吗?”“8分”两字一出口,同学们特别安静。也许是同学们的安静让老师出乎意料,也许是老师对自己“8分”评价的理由没有斟酌好,“因为”停了一下,后面的“激情不够”说得磕绊,不是很流畅。
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去看那位小姑娘,只一瞬,那个马尾辫摇晃的小姑娘脸上没了笑容,她的两只手在腿上来回搓着,只一两下又双手拧在一起,再看她整个人,肩膀前倾,双肩相扣,上身似乎也挺不直了。看着那红红的“8”分,我的歉疚一阵胜过一阵的下坠,跌落。后面的学生演讲了什么内容,我没有认真听到,只是看着黑板上多了一个“10”,又多了一个“10”。六个小组演讲结束,老师小结各组同学演讲得都很好。我直直地盯着那五个“10”,一个“8”,感觉很刺眼。
“孩子,你的演讲稿是自己准备的吧?能够脱稿演讲,言语干练,动作大方,这是李老师最欣赏你的地方。以后注意讲故事时要亲切,发出倡议时要有力,他们的语气不同。好好练习,你是个有潜质的演说员!”不影响老师形象,不让孩子灰心失望,我将鼓励与欣赏、技巧与要求传递给了小女孩。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儿童的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教师应该用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使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我愿给这女孩阳光,让她内心温暖、柔软。
3 要公平还是要责任
五年级语文课,上课内容《“诺曼底号”遇难记》。在读了哈尔威船长命令奥克勒福大副—— “哪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时,老师让孩子们谈谈感受。在几乎一片赞扬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指挥有方、镇定自若、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声音中,一个男孩小声说了一句:“做男人真倒霉!”老师一定是听到了,但老师没有接话。下课了,老师走了。
我叫来那个小男孩,与他作了一番对话:
M: 你刚才为什么说做男人倒霉?
T: 因为男人跑到女人前面会被开枪打死啊!
M: 那你觉得船长说的话对吗?
T: 不对!
M: 为什么?(我诧异他如此坚决的口气)
T: 在生命面前,每个人是平等的。男人也有保护自己生命的权利。
M: (我舒了口气)是的。老师同意你的说法。
T: 谢谢!
M: 老师想问你,在自救自护能力上,男人和女人孩子相比,谁更强?
T: 男人啊!
M: 在体力耐力上,哪个更强?
T: 男人。
M: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谁会想办法坚持得更长久?
T: 还是男人。(孩子的声音不再那么大声而坚决)
M: 那你觉得船长为什么要这样说?
T: 让男人保护女人和儿童,救出更多的人。
M: 你真是个善良的孩子!你理解了哈尔威船长的心意。尽管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可是在困难面前,选择保护弱小,既是男人的同情心,更是男人的责任心。
T: 谢谢老师!我明白了。
个别谈话,为孩子的情绪创造一个释放的渠道。看着孩子快乐远去的身影,我在想:教育是什么?教育应该怎么做?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体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是表现为多方面的关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和政治的兴趣把我们教师中的每一个人都跟学生结合在一起。”
在《培养集体的方法》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在童年时代就应该接受爱、善心、热忱等品德的教育。培养善心,像识字一样需要有人教导,生活本身即环境,是进行这种教学的课堂。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塑造者。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
我,愿做在学生心田上播种的人,让心灵丰盈润泽,让阳光照亮心房,让未来写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