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清照词中的“花”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府人。父亲李格非,著《洛阳名园记》,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王拱辰之孙女,亦工文章。李清照幼有诗名,建中靖国元年(1101),与大学生赵明诚结婚。二人志趣相谐,嗜爱古器书画,又诗词唱和,生活非常美满。大观元年(1107),赵明诚的父亲因被指控“力庇元祐奸党”,落职病故,他们回到青城居住。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知莱州和靖康元年(1126)任淄州知州时,她随至任所。金兵入侵中原宋室南迁,李清照随难民沦落江南,不久,赵明诚遇疾去世,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讨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她的希望成为泡影。这时,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再嫁问题,遇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贪困忧苦,流徒漂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李清照是南宋朝卓越的词大家,也是个执着的“花迷”,在她现存的六十多首词中,竟有四十首左右写到了花。自古以来,评论李词的文章数不胜数。评论家们对李词的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表现手法、语言艺术都作过高度的评价。然而,以专题论述李清照“咏花词”的文章却很少,我认为李清照的咏花词是其全部词作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它同样深刻地揭示了女词人异常丰富的内心世界,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为李清照奠定词坛的地位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仅在李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是历代的咏花词中,其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

李清照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女性,又兼她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和她所受的教育,使她“多愁善感”,憎爱分明。为了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愁”与“感”、爱与憎,她常常选定“花”作为自己的描写和抒情的对象。她运用十分纯朴自然而又极富韵味的语言,采取比拟、白描、衬托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并以此含蓄地阐述自己的美学思想,表现自己高洁孤傲的人格,抒发自己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爱,表达了她对丈夫的真挚感情,以及对国破家亡的哀痛愁绪。本文着重就李清照咏花词的思想内容和美学思想试作阐述。

花开花落蕴藉几多爱与愁

古代的借物抒情,或赋草木以人的性格,表达作者的好恶,这叫“托物寓意”;或由花草的变化中,引起联想,唤起诗意,这叫“触景生情”。纵观清照的咏花词,也不外乎这两种情况,或托物寓意,或触景生情。她爱花、赞花、惜花,对花儿倾注了无限深情,因为花开花落总是牵系着她那充满“爱”与“愁”的高洁情怀。

一、李清照词中的“花”充分表现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

花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一切美的形象的化身,李清照总是通过对花的形象的描绘,热情的赞咏,来表现她的爱美之心。

李清照词中,经常写到的花有桂花、梅花、菊花、牡丹等,而写梅花形象的最多,共八首。可见李清照是特别偏爱梅花的。梅花历来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它不仅具有疏影横斜的姿态和浓郁的芳香,而且她迎风冒雪,吐翠喷红,热烈奔放,抗严寒,傲冰霜,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李清照爱梅,就是爱她的美丽神姿和孤傲高洁的品格。

李清照的爱梅之心体现在她赋予梅花以优美的人之身姿,并加以极力地赞美。例如《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花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物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诗通过对傲立风雪中的梅花美好形象的描绘与赞美,表现了词人对梅花的酷爱之情。上阕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梅花刻画成一个皎洁美丽的少女形象,透过词句,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刚刚出浴,洗去了脂粉严妆而更显出天然美质的天真活泼的少女,亭亭玉立于茫茫雪地上,招着“琼枝”向人们欢呼着——“春天来了!”

词的下阕,词人把笔触转到了对月夜赏梅场面的描写,既是从侧面赞梅,又直接表现了词人的爱梅之心。

“造物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梅花本来就美极了,可大自然仍然偏爱它,故意让明月那玲珑澈亮的光辉去与它作伴,使它更加显示出那冰清玉洁的孤傲性格。在这里,作者赋予大自然以感情,说梅花不仅为人所欣赏,而造化万物的大自然也对它特别钟爱。从而进一步赞咏了梅花的高贵不凡。作者与朋友们就这溶溶月色,皑皑白雪与皎洁梅花交融辉映的良辰美景中,用金樽斟上美酒,边饮边欣赏。作者劝她的酒朋诗侣:“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其实朋友们酒没喝醉,就先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对梅花作了高度赞美。梅花具有娇美的身姿和清高的禀赋,这是其它花不可比拟的。这里作者也在梅花身上寄托了自己鄙视尘俗的感情。

李清照词中的梅花不仅有人之姿容,而且还具有人的感觉和情感,它会“闻笛”、会“发愁”、会“生恨”。“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恨意”、(《孤雁儿》)“玉瘦檀香无限恨,南楼管休吹。”(《临江仙》)“莫待西楼,数声羌管。”(《无人桥》)“不知酝籍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等。甚至,在李词中的梅花还会“流泪”。“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香衣清泪。”(清平乐))写梅花因主人的揉捻搓弄,受了委曲,流下一串串的泪珠(花瓣),洒满了主人公的衣襟。

所有这些皆因作者爱梅之深,惜梅之切所致。李清照的爱梅,表现了她对春归的急切盼望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热爱;她的惜梅表现她对“无奈何花落去”,春光早逝,人生易老的无比怜惜之情。

李清照的爱美之心,还表现在对其他花的热爱与赞美上,比如,被称作“国色天香”花王的牡丹,女诗人也是十分喜爱,《庆清朝慢》的上片词写道:

禁幄低张,彤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芳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郡。

东边城,南陌上,正日烘池馆,

竟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

金樽倒,拼了烛尽,不管黄昏。

词的开头,作者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了牡丹尊荣的形象,就如同刚刚梳洗打份的丽人一样清秀无比。然后作者又用“妖娆艳态”三句十分生动夸张地描写了“一朵娇红翠欲流”的红牡丹形象,说她不仅娇艳无比,还戏弄风月,常常向“东君”撒娇。这样就把红牡丹写成一个雍容华贵,恃其倾国美色而骄傲无所忌的女子。

词的下片,词人则着重描写当时赏牡丹的盛况,洋溢着极其欢畅的情绪,充分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强烈向往之情。

这首词与《渔家傲》无论在结构安排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十分类似,它们的格调也十分欢快。抒发的情感也是一致的,都抒发了词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二、李清照的咏花词表达了她对丈夫的真挚爱情。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真诚相爱,曾有过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但夫妻间的感情越深,离别时就越痛苦。李清照在丈夫离家的孤独和寂寞的日子里,写出了不少充满离愁别恨的词篇,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无比思念之情。

《摊破浣溪沙》描写的是桂花,而表达的却是离愁别恨。

柔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词的上片是对桂花的赞美。作者描绘了桂花的外型特征:在风柔日薰下,桂花绽开了黄金似的而又十分轻盈的花朵,层层叠叠碧绿碧绿的枝叶犹如纯洁无瑕的碧玉所剪成,接着作者以人拟花,用人之风流比喻花的风度精神。说桂花的风韵就象风度精神、节操高尚的名士彦辅,但又不象王衍那样太鲜明。词的原文拿梅花、丁香与桂花对比,用反衬手法从侧面赞美了桂花。她说梅蕊重重太俗气了,“丁香千结”也太粗笨了,而只有桂花是最美的了。可是那么美的桂花对满怀离愁别恨的词人来说,也是不好的,词人说它“却无情”,因为它香气太浓,会把睡梦中到千里外和爱人相会的情人薰醒。总之,丈夫不在什么都不好,梅花,丁香太粗俗,桂花也无情。作者正是以否定爱过的花的方式来抒发她怀念丈夫无可排遣之情,其手法是非常高明的。

如果说《摊破浣溪沙》抒写的只是丈夫暂离别后的怀念之情,那么《孤雁儿》表达的则是丈夫去世后的绝望之情了。它如同一只失群的孤雁所发出的哀鸣,催人泪下。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恨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萧人去玉楼空,断肠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开头四句以无声、清雅的景物,抒写词人孤寂、伤感和哀痛的情怀。写景与抒情结合造成了凄凉气氛。“笛声三弄”三句写梅花因闻笛声而惊破了花蕊,绽开了花朵,梅开百花之先,是春天的使节,梅花开放带来了春的信息,这对于久于严寒的人们来说该是无比的喜悦了。但是,春天的到来反而更加深了词人的幽恨。“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这里采用映衬的方法,窗外是无情的风雨凄凄,室内是断肠的珠泪千行。情景相照,就更令人伤心倍增了。这种情景下作者不禁意识到,丈夫已经死了,即使痛断柔肠又有谁能与我同倚共诉呢?——吹箫人去楼空,肠断与谁同倚?真是哀痛至极。而结尾“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托物抒情,表现出更加孤寂,更加痛苦,悲痛欲绝的心境。

这首词抒写的是词人对亡夫的真挚情感和凄楚的哀思,读之令人如闻其悲凉之声,如见其哀苦之状,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三、“以花自况”是李清照咏花词的重要内容之一。

李清照晚年不仅遭到了流落异乡的漂泊之苦,物质生活也每况愈下,而且因被迫再嫁张汝舟之事招来了众多的非议,使她在精神上也受到严重的摧残。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词人,只有以花自况,聊以自慰了。

在《多丽》一词中,词人借咏白菊以自比,就是她再嫁而遭流言诽谤时写的。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看,徐娘傅粉,莫将比似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志,清芬酝籍,不减除。

惭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全词以人比花,上片以被揉损摧残的白菊与贵妃醉脸、孙寿愁眉以及偷香韩令,傅粉的徐娘作比,说她们中有的虽美却献媚呈娇,有的看似风流却俗气得很,她们与白菊是不甚比拟的。白菊的逸韵高标的风度只有屈平、陶令才能与之相媲美的,同时还赞扬白菊虽被损伤但风韵清雅,不同凡俗,仍保芳洁。

词的下片,词人又把菊花比作汉皋山下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比作长信失宠的班氏,对白菊的精神风貌作了进一步的刻画与赞美。对它无法避免的遭遇——天教憔悴度芳姿,表示深切的同情。最后词人安慰它:“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说明只要自己真正好,是会让人永远记忆的。

词中白菊的形象也是词人自己的形象。那虽遭风雨摧残而仍保芳姿的白菊就是遭恶语中伤而不肯屈服的作者。对白菊的安慰,亦即对自己的安慰和劝勉:象白菊冰晶玉洁,不畏“风雨”;象屈平陶令,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自保高洁的节操。

在《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中作者又借赞桂花以自比,抒发自己晚年对世态炎凉的感触,“骚人司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表面上是为桂花抱不平,实际上正是为自己的不幸遭遇鸣不平,而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视尘俗的正直性格的写照。

四、李清照也常常通过对花儿吟咏来表达她怀念故国的情怀。

李情照是爱国词人,她常常把自己的怀乡之愁怨,亡国之哀痛,常常溶进了咏花词中。《诉衷情》一词就是咏梅花来表现词人思乡归不得,孤寂一人,时当难熬的心情。

夜来沉醉卸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捻余香,更得此时。

词的上阕写的是,一个早春的夜晚,词人饮醉了酒和衣睡下,进入梦乡。可是插于鬓间的残梅却不断地喷放出诱人的香味,把她的春梦给“熏破”了。这就使得她梦中要归到遥远的故乡的愿望无法实现,对此,词人感到无限感叹,怅然若失。词的下阕写词人醒来后依托于梅花的百无聊赖的情绪。“人悄悄”五句,渲染气氛,烘托主人翁孤寂凄凉的心境,结尾三个“更”字重叠更使意永情深,含蓄不尽。金兵进犯,家破国亡,作者被迫背井离乡,辗转漂泊,她是多么想念自己的故乡啊!可是连归乡之想都做不成,怎不令她伤心绝望呢?

作者另一首的咏梅词《清平乐》同样抒发的是她的怀国怀乡之情。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地,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道诗通过鲜明的今昔对比,展现了词人的心境。词的上片是追忆往昔,当时的作者是饮酒品雪,头簪梅花的少女,其格调是鲜明清丽的;词的下片是面对眼前,作者是天涯海角风霜中白发苍苍的老妇了。金兵南渡后,国破家亡,词人孤苦一人,海角天涯,四处飘泊,以至“萧萧两鬓生华”,而面对眼前的景物,已是物是人非,感伤不已,哪还有心情观赏,更不用说还有“插梅”的情趣了。古人常以风云、霜、雪等来比喻政治形势。词的末尾两句中的“风势”可以理解为指的就是“国势”,而且是指民族斗争极为不利的政治形势。梅花是美好的事物的象征,也是大好河山的象征,“难看梅花”表现出作者对故国深切怀念和深深忧虑。这首词中作者把自身之苦与国家之难揉为一体,进一步升华了思想主题。

美的探索    美的创造

李清照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作家,不仅在于她的咏花词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充分表现了一个伟大爱国词人爱国家、爱自然、爱亲人的博大胸怀,以及孤高纯洁、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而且还在于她既是大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心灵美的伟大发现者,同时也是艺术美的开拓者,她的咏花词中创造了不同类型的不同内容的美的形象与美的意境,以表现她进步的美学思想和高尚审美情趣。

良霄淡月照疏影。咏物词只有在曲尽事物妙处的基础上,创造出美丽而崇高的意境,充分抒写出人的思想情志时,才更有意义。李清照的咏花词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她十分崇尚和追求词的“意境美”,这在咏梅词中表现得很突出。如《满庭芳》的下片写道: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借,不耐风柔。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言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那“从来知韵胜”的梅花,经过“雨借”“风柔”,甚至“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早已“香消雪减”,憔悴不堪了。按理词人那样酷爱梅花的人,见到这种情形,一定会感到无比惋惜,叹息不已了。这里不,作者对梅花殷殷抚慰和劝勉:不要因为自己的“香消雪减”而懊丧,而怨恨,即使你的踪迹被扫得无影无踪,但你的风韵,你的情意还将久留在横斜疏瘦的枝条上,继续为人们所欣赏。“难言处”三句创造了一个洁净、淡雅、和谐优美的意境。一个美丽的晚上,清癯的梅花的疏影,在淡淡的月光照映下,飘着高雅的清香,显得更加地风流和酝籍。这种难以描摹的意境太令人神往,叫人心醉了。作者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意境美。作者坚信,“扫迹情留”,坚信香消花落,情意仍在。她所要赞咏的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哪怕只剩枝干也依旧风韵美妙,这正是词人的审美理想所在。

女词人的后半生屡遭不幸,就如同被无情风雨摧残的梅花一样。但是困境中的她,就象梅花那样坚贞不屈,依旧保持着自己高尚的节操,依旧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她那对丈夫的真挚情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依旧不变。所以笔者认为“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正是作者自身形象的写照。那么,她所创造的意境就更加完美,审美价值也就更高了。

自是花中第一流。对花这种审美对象来说,花的颜色与姿容,是属于“外在美”的范畴,而花的“香”与品格则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但是两者相比,李清照更加推崇花的内在美。这是她进步审美观的体现。

咏桂词《鹧鸪天》所赞咏的就是桂花的内在美。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是当年不见收。

从第一句看,桂花的色彩只是“暗淡轻黄”,这与红酥奔放的琼碎的梅花、“一朵娇红翠欲流”的牡丹、“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菊花比起来,不知要逊色多少倍。可是不要紧,你看,它的体性是那样地柔和而温雅,它的品格是那样的清高,它虽然性情疏淡,仿佛是位遁迹山林的隐者,但是它那浓郁的芳香却常留人间,这样就已经足够了,还要增添那些“浅碧深红色”干什么?它虽然姿色比不上梅花与菊花,可是它那出色“内在美”却能使梅花嫉妒,菊花也会自愧不如的,正因为如此,桂花自然就是花中的第一流了。很明显,词人如此推崇桂花,称它“花中第一流”,正是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香浓,体性温雅的缘故。即使处在风烛残年,贫病交加的词人仍然与庭中的桂花终日相对,百看不厌——“终日向人多酝籍,木樨花。”《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木樨花即桂花,正是它所具有的内在美,在作者爱美的心中产生了如此巨大的魅力。

从李清照其他一些咏花词看,对花的描写也偏重于对花的精神品格的刻画与描写。如《满庭芳》写梅花、《多丽》写白菊等等。所以女词人爱花、赞花不仅仅是欣赏花之色彩,花之身姿的美丽,而是透过花的外表揭示其内在美,从而大力加以赞美并常常以之“自况”,由此体现出她那高尚的审美情趣。

玉人因“瘦”更风流。“瘦”人们常用来写人之面貌的,而李清照却把它“拾”了去,把它镶在许多自己喜爱的花朵上面,创造了许多美丽形象,或借以赞咏,或抒发愁情,尽得风流之笔,从中我们也可窥视女词人对艺术美的崇尚与追求。

花儿之“瘦”在词人眼里,常常是美的化身。《点绛唇》(罢秋千)中写到“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这两句是以瘦写花,以花喻人。那“蹴罢秋千”的瘦弱女子难禁湿透轻衣簿汗就仿佛柔弱的花儿难禁浓露一样,比喻形象而优美。

李清照喜欢以瘦写花,是有其独特的审美情趣的,她笔下的“瘦”花儿确实给人以美的感受,但同时更能牵动人们的怜爱之心。并且常常是“愁由瘦生”,或“因愁而瘦”,“愁”与“瘦”互为因果。“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天恨探梅又晚。”词人“探梅又晚”的遗憾是由“玉瘦”而引起。作者漫步于后庭是专门探问梅花消息的,但她看到的已不是梅花初放时的娇态,而是满枝盛开的花朵,并且它正象美丽的少女的玉体渐渐瘦弱了,作者无限的憾意油然而生。类似情形如《多丽》中渐秋“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这是因白菊的“瘦”使词人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而感伤不已。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醉花阴》中被历代的人们所传诵,所称道的名句。词人以黄花之“瘦”比人之瘦,故十分精妙。本来就有清癯秀丽之态的黄花,在西风里花枝摇曳,愈是瘦弱了。但它“瘦”得清秀,“瘦”得可爱。可是作者与之相比,却比它更瘦了。为什么会瘦成这等模样?“簿雾浓去愁永昼”,原来是终日相思之愁苦所造成的,可见这又是“因愁而瘦”了。

我们透过花儿那“瘦”的影子,仿佛看到了女词人那瘦弱的身姿和清癯的面容。这正是她所赞颂的美——一种纯洁高雅的美,一种坚强不屈的美。由此可以体现出她那独特的审美情趣。

李清照惯用衬托的手法来表现花之“瘦”的,在她的笔下,春天之“花瘦”有浓露的点缀;白菊的“玉瘦”与自身的雪白之色相对照;梅花的“玉瘦”有“檀深”的枝条相映衬;海棠的“红瘦”有“绿肥”相辉映等等。通过这样映衬烘托,作者笔下的花就显得更“瘦”了,也瘦得更美更风流了。

李清照的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受到历代多少人的喜爱和赞赏。而她的咏花词更给这朵奇葩增添了奇香异彩,使其飘香于上千年的中国文坛。它与李清照其他词作一样,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纯洁、真挚而崇高的爱。而且还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这是很值得我们进行探索和研究的。本文只是选取李词中十来首咏花词作些粗浅分析与评论,而其余几十篇词作中的“花”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鉴赏与研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
    孔庆羽阅读 1,451评论 2 18
  • 挼尽梅花无好意——李清照咏梅词赏析(下) 王传学 由于北宋朝廷的昏暗与腐败,导致了金兵两次南侵,李清照被迫南下,途...
    王传学阅读 3,218评论 0 6
  • 今天的主题是围绕学习本身的演变重新审视现有的学习管理手段,期望从其中找到一些在新的学习项目设计思路。 一、学习者...
    _单旭东_阅读 335评论 1 3
  • 八月之上,六盘水的风还是凉凉的。 走在大街上,清风拂过身上的每一丝毛孔,惬意十足。 已经是傍晚十分,肚子也开始咕咕...
    汤姆刘阅读 425评论 0 7
  • 今天听了一半多学会快乐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快乐是真的有迹可循的。 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快乐来得那么短暂?因为那是向外求...
    小狸呆呆阅读 1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