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题是围绕学习本身的演变重新审视现有的学习管理手段,期望从其中找到一些在新的学习项目设计思路。
一、学习者的演变-从记忆到搜索。
先从当下热门的冲顶大会开始谈起,王思聪一声炮响,让线上竞技答题成为了新的互联网风口,一时间各个平台都以集中时间点的12个问题作为新的吸引眼球的方式。但其中产生一个附带的效果引起了我的注意,线上答题的火爆带来的并不是知识学习、储备的火热,而是一系列搜索引擎的崛起,简易搜索、百度语音搜索等快捷搜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不禁让我们感叹《浅薄》一书的作者的先见之明。移动互联网的发达,让所有人对于知识的引用方式不再是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而是存储在可以随时调用的互联网中。毕竟大多数的知识的应用场景不需要在10秒内马上给出最正确的答案。
对应这一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我们现在学习管理方式的前提假设是否不存在了?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作为衡量学习知识掌握的重要理论是否失效了?课程本身的有效性是否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动摇。
组织内学习的最终的目的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以最低的成本付出达成最佳绩效,围绕这一核心,现在仍需要大量开发成本、学习时间成本却又收效甚微的课程需要重新被质疑。现场讲授的课程的前提假设前提是通过课程的讲授帮助学员理解并记忆相关的知识(并不是技能,因为没有完成习得过程的完整练习),但从实效的角度,学习者知识应用逻辑的变革也应反推知识获取的方式从课程转变到知识检索。
二、学习的障碍-信息过载
如果单纯从知识应用的场景来谈课程效用的降低稍显单薄的话,那么从我们生活的现实场景重新审视会有更深刻的发现,移动互联网的持续深度发展,特别是大数据算法的发展让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容易被拉入信息深渊,《今日头条》《抖音》等娱乐平台,《得到》等学习平台,已经占据了注意力的大半江山,如果我们还期望通过半强制的手段来要求员工来聆听我们开发出来的课程,不免有些自作多情,身在曹营心在汉已经是现在绝大多数课堂的现状,强制手机管理和现场的一些小互动也不能挽救注意力不能集中的问题。
此刻我们的切入点应从以往粗犷的学习管理转变入学习契机的管理,也就是做好资源管理和入口衔接,让每个和绩效相关的学习契机发生的时候,相关知识和技能能以零延迟的方式被查询、使用、积累。
三、基于新逻辑的学习重构
基于此逻辑,组织内的学习应被重构为三个板块:1、以知识地图为索引,知识管理为资源,结合工作场景的自主学习做为学习的主要手段。2、实景道场为平台,以练习和专家指导为手段的技能掌握。3、以内省和内部典范对照为途径,将筛选和选拔作为目的的领导力发展。
课程会被马上淘汰吗?答案是否定的,在资源准备没有完成的阶段,课程在一个阶段内还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但一定不是未来。凡事都是个演变的过程,但学习不应成为人力资源工作者自我娱乐的一种方式,看起来热闹的大课其中造成的时间成本负担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