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蒙台梭利文化教育不涉及艺术,或者不重视艺术。事实上,在蒙台梭利学校的儿童所呈现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惊人的,但这一成就,却并非通过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老师指导孩子进行大量技法练习得来的。它恰恰反应了蒙台梭利的艺术教育的核心观点——
第一,任何教育,都应当以儿童为中心,而非成人。让孩子成为主动学习者;
第二,给孩子准备有准备的环境,他们可以完成自我教育。
第三,感觉教育是基础,一切从感知开始。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的各种智能与体能都是因为适应环境而发展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就是他们积极主动地吸收环境的过程,“儿童利用他周围的一切塑造了他自己”。在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的时期,为他们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使他们大量吸收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有益成份,这即是蒙台梭利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
遵循这一思想,依据儿童的兴趣、内在需求,以儿童的自然发展为基础,给儿童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艺术学习环境,孩子们动手操作、体验、创作,成长为有个性、有独立思想、对美有感知、有艺术创造能力的人。
1.艺术教育的意义
(1)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
艺术以其鲜明的个性,充沛的情感,强烈的感染力,使儿童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的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儿童自由舒展内心深处的情感,有助于建立健康、完整的人格。
科学能使人成为技术专家,艺术对人的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这一影响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透过艺术的方式,儿童从更高的层次对世界进行再认识,包括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心理世界,形成自己的审美与价值判断。
(2)让孩子成为自己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目标是“激发生命,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他自己”,在这一目标下,艺术活动的贡献不言而喻,“幼儿会将在自由创作中达成天赋所趋的目标”。
通过有着充分自由的艺术活动,鼓励孩子们感知并表达内心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要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鼓励孩子们创造、表现个性,而不是要和老师或别人一样,让孩子真正成为他自己,建立逐渐强大的内心力量。
(3)发展思维能力
各种艺术活动,有利于儿童的动作、感觉系统与空间能力的发展,促进包括专注力、理解与表达、想象力、创造力在内的各项能力发展。
2.艺术教育的原则
艺术的教学内容不要被固化的课堂形式所限定,无论是美术创作还是手工工作,亦或者是音乐、舞蹈,都要遵循以下关于艺术启蒙教育的原则。
原则1:建设一个有艺术气质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艺术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须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美轮美奂,文化底蕴深厚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去体会去感知,同时发展自身所需的技能。
蒙台梭利是环境美学的先锋与倡导者,她认为环境的审美、品味、平衡,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儿童成长的早期环境中,宜采取简洁、优雅的空间装饰,布置优美的、精心挑选的艺术作品,选用形态及颜色设计精巧、协调而富有魅力的设备及教具,这样的环境,来对儿童即是最好的美育。
蒙台梭利说:“我们若以科学原理为基础,思考最适宜人生活的场所即为艺术的场所。因此,幼儿园必须具备美感……环境优美而精神丰富的幼儿园,将引导儿童的精神趋向美感,使疲惫之心得以安定”,“恰当的室内装饰不但不会使专心工作的儿童分散精神,而且还能引导儿童趋向美的事物,达到安定疲惫心理的效果。这与助人安神沉思的教会相同,统一一切美感,启发天才,产生至高无上的灵感。”
一些伟大著作的仿制品,如印刷物,卡片,或书籍中的展示,或音乐,或读书讲故事,可以激发各个年龄段孩子对美的认知和领悟;我们可以将这些艺术材料,放置在孩子的环境当中,或进入工作区域,成为可以操作的艺术卡片;好的儿童读物,如优秀绘本,也是儿童感知艺术的很好的材料;在环境中、课程与活动中播放的音乐,是孩子进行音乐艺术熏陶的重要方式,要仔细甄选。
除此之外,儿童环境中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人,家长和老师。如果一个成人发自内心地痴迷于生活和自然中的美,如果他喜欢摄影、喜欢做手工、摆弄小物件、喜欢采集、喜欢歌唱或者舞蹈、喜欢演奏一种乐器,那么这样一个人带着孩子们去生活与自然当中去感受、发现,去创作,允许孩子们各自发挥想象力,这是儿童审美与艺术能力的发展的最好榜样。
在艺术领域,环境的熏陶,远比任何一种课程的力量要大的多。在一个拥有艺术气息的环境之中成长起来的儿童,他的气质、敏感力、审美水平都会不一样。
原则2:艺术源于丰富的、近距离的、真实的生活感知。
谈到艺术,我们往往会想到那些令我们称奇的艺术作品,但却常常忽略那些存在在我们身边的艺术。然而,艺术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美术馆。城市的建筑、房间的装饰摆设、享用的美食,以及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无不渗透着艺术的气息。孩子的首要任务便是学着去体会和欣赏我们生活中的艺术。
蒙台梭利说:“艺术越接近真实就越完美”。她认为,艺术之于孩子,便是学着去体会和欣赏我们生活中的艺术,并掌握那些艺术创作所需的技能,而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和协助孩子寻找那些美好的事物。“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可以变废为宝的手,还有一个可以感知这个世界的灵魂。”
丰富的体验,是艺术创造的灵感来源。内心产生的情感、憧憬、冲动越丰富,越会让一个人充满了艺术创造力。孩子们走进生活,有了真实的感受,产生了触动,有了表达愿望,就会自然产生创造。一个没有感知的人,是无法成为艺术创作者的,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艺术上有一定的发展或者素养,首先需要培养孩子热爱生活,有对美的感知。
我们绝不能将艺术与生活的其他方面分割开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帮助孩子拥有一个艺术家的灵魂——可以捕捉到散落在生活中的艺术。
原则3:鼓励个性化的自由表达,减少成人指导和评价
艺术表达是一件极具个性的事情,它不应当有唯一的、正确的评价标准。好的艺术启蒙老师会重视引导孩子的个性化表达,鼓励他们追随内心的感受,鼓励自由的创作,去除模式化的要求,并减少成人的评判。在艺术领域的教学当中,并不需要老师都是艺术高手,更重要的是准备环境,带孩子们进行艺术体验,允许自由创作。
例如,相比于以模仿为主的所谓美术课程,自由涂鸦才是更能激发儿童美术发展的最佳方法。比起集体创作或老师给孩子做的模型来说,孩子自发创作的个人作品对他们来说更有意义。
好的艺术活动中,孩子们会学到如何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孩子最终作品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孩子们正是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这些材料完善了自我创作的能力——撕,剪,粘贴,涂色,绘画,玩泥土,用纸、电线、绳子和纸浆模型制作动态作品和雕塑。
原则4:提供便利的、形式多样的创作材料
以美术启蒙为例,在蒙台梭利环境中,准备好一个很棒的美工区是十分必要的。这里有孩子们自由创作所需要的一切物件,供他们自由取用:一定的工具,包括画笔、颜料、画架、画板夹、画框、卡纸、剪刀、裁纸刀、工具箱等。各种纸张,各种可以用来进行创作的材料。创作可以在任何地方,并不局限在画板上,例如可以在石头、涂鸦墙、大树、身体、布、木板、沙子上作画。
原则5:体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世界是多元的,艺术的主题、观点、内容、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艺术是非常个性化的表达,它也因为艺术家、国家、地域、文化、种族的差异而有巨大的不同。通过艺术活动,带领孩子们去感知这些不同,在孩子们发展个性的同时,也学会接纳、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不同,建立对世界多元性的认知。
原则6:艺术教育是融合和开放的
艺术教育不是孤立的活动,它应当渗透到整个教学、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艺术课程中。艺术教育,与感觉教育、日常生活教育、语言教育,甚至是数学,都密不可分。
例如,观察种子成长为一株植物会激发孩子做很多事情:画一株植物、制作叶子拓片、雕刻一株植物,或用水彩或蛋彩颜料自主创作。不仅如此,搭积木、参观博物馆,聆听或创作音乐,编纂民族风味食谱——这些活动都可以引导孩子自发地进行艺术创作。
例如,可以带孩子利用光和影进行艺术创作,仅仅是阳光就是一个伟大的画家,它能使世间万物焕发出不同的形状、色彩。比如蒙台梭利常做的色卡的工作,让孩子们在自然界中寻找跟色卡颜色接近的物体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体验。
下面,来一起欣赏一个蒙台梭利班级孩子们自由创作的画吧——
(画作来源:锡盟博苑幼儿园蒙台梭利混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