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有知识的学问,又有所谓生命的学问,就是智慧的学问,这两种学问都需要。请问都需要——是同等的需要呢?还是有本末轻重的不同?又,如果一一要开发它们,如何去开发?你是同时教育呢?还是在不同时机做不同的教育?
所以我把教育的时机分为幼稚期和成熟期。而人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一种学习能力是递增的,越长大越高明,这是属于理解和实用的能力;另一种学习能力是递减的,越小的时候愈好,愈长大愈下降,这是属于记忆和酝酿的能力。
针对人类两种学习的能力和其发展的两个时机,我就把学习的方法分为两种:对于知识的学问,因为它是属于理解的范围,所以是“懂了才教,教懂才有用,教不懂没关系,等长大再教还来得及,甚至更容易教”;另一方面是生命的学问,因为它是属于熏陶的、潜移默化的范围,所以是“不懂也可以教,教不懂也有用,甚至不懂的时候就一定要赶快教,等到懂就来不及了”。
用这种二分法来思考问题,是很方便有效的。从十七八岁开始,我想到这些问题,首先受益的是我自己,我做了一些弥补的工作,就是多多少少勉强自己去读一些有用的书,我读了半本《古文观止》。
我二十岁师专毕业,遇到掌牧民老师,才正式读经——读四书。
二十二岁开始教书,我就对小学生做读经的实验性教学,教他们《三字经》、《千字文》和《论语》。我只教两年,《论语》还没教完半部,但是已经发现教起来非常顺利,小孩子一点也没有排斥,而且他们是全校成绩最好的一班,是那个学校创校几十年以来成绩最好的一年。经过三十多年以后,还有当时的学生来汇报,纵使当时只是教他们那么一点点,那些经典对他们一生就有了重大影响。
后来我自己有孩子了,我就想我自己被牺牲了,不要再牺牲下一代,所以我就邀几个朋友、亲戚、邻居的孩子一起来,给他们做读经教育。所以我的读经推广工作是从自己家里孩子开始的。因为一种教育理论要推行出去,影响的层面是很广大的。如果这个教育是错误的,会害人的。如果会害别人,我先害自己的孩子比较没有罪过。不过,还好,成效也还说得过去,并没有害到这些孩子。我就在社区开了读经班,每周一次,后来从一个班到五六个班。这样,再经过十几年,我四十五岁时,我才认为时机成熟,至少我的一些理论渐渐成形,我才开始出来推广。
(主持人:刚才说的还说得过去是指的什么呢?和不读经的孩子有区别吗?)
因为在学校,以老师的身份教,是比较容易的。在家里以家长的身份,或是在社区,以“才艺班”的方式教,是不是能教起来,是一般人容易起疑问的。所以,我看“孩子喜欢吗?”还过得去,至少他们没有排斥;“孩子学得会吗?”至少他没有什么困难就背起来了。这就是我说“还过得去”的意思。
至于功效问题,一时之间,怎么看出有多少功效呢?纵使当时有一些功效,我也觉得那不是最后的。读经从表面上看,是很容易出功效的,有些人以为这就是了不起了,我却不认为是什么了不起,所以我说还过得去,是谦虚的意思。其实,要说立即的功效,读经以后,首先认字快,认字多了后就喜欢阅读。反复朗诵的结果,促进脑神经的发达,头脑聪明,又喜欢读书,知识量增长,就是提升了他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表现便比较出色。一般人认为这就是了不起了,我说这是“还过得去”而已。读经的真正效果是在一生中永远起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