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人首先要学习的三个功课:学习,交朋友(与人相处),与自己的相处。
学习,是学而时习之,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PDCA循环。是践行后能与人分享的自信与被肯定的快乐。
与人相处,好朋友之间的相处也是很愉悦的,如音乐般欢快的流淌。
与自己的相处,则需要有反省,有修正。面对不被人理解的时候,如何积极的修正自己,也同时看到对方的本身和处境。而不总是自我检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我的理解是,教我们如何刻意练习。点出了最核心的方法:学与思,以及后果:罔与殆。
学习却不思考,是复印机,学习的目的是运用而非单纯的知道。想到孔乙已的无意义的回字写法。懂得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一生。问题出在哪里?没有应用。所谓学而时习之。
仅思考而不学习更可怕,是殆。感触比较深的是曾经熟悉的一个人。对于为人处事,有自己的理论评判体系,且说的头头是道。遇到事情时,他总会有自己的道理说的我哑口无言,心里却很憋屈。现在看来,他的那些都是小道理,偏面的,或是应用的场合并不十分贴切。做的事情一点都不大气。比如说,过年送礼。我会问父母喜欢吃什么,我就买什么,投其所好,多好。得到的答复是:你自己看着买。我们看的是心意,不是东西。可为什么他送给我们的是拆盒了之后发毛的烧鸡?还振振有辞地说是特意准备的。
刚结营不久的刻意训练营,我最大的感受:若选定学习的目标,就彻底放空自己,全力投入学习,在践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有最大的收获,也才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不愤不启。没有燃烧起来的学习小宇宙,是不会启发你,教育你的,因为时机不对。笑来老师常说在决定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之前,一定要找到值得做的重大意义。
不悱不发。学习时尽力思考了,却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那么老师可以多鼓励、多角度地提示,从而让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形成自己的判断。
由此可见,孔子这位老师是非常注重教育的时机和方法的。这也再次印证了我的想法:午托班孩子的选择也是要有门槛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并打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人真的是分层级的。教育方法上,我要多向孔子学习,如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