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哥说,DISC报告解读流程市面上有很多种版本。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内在表→外在表→总结表→转换表
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可不是那么回事。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报告解读的好不好不是由我们自己说了算,而是由当事人给我们的反馈说了算。
这个反馈包括两方面:第一特性描述是否符合他们的状态,取得对方信任。第二配合我们,如实回答我们的问题,给予我们更多信息,印证我们对其转换和压力的解释。
第二个方面可能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心思,因为出现问题最多,可能性最多的地方就在这里。
我们拿到一份报告,首先看三张表,对三张表进行描述,看满足哪一张16特性因子图,再看最高和次高的因子(超过65%)我们都需要进行客观描述,还有最低的因子(未低于15%)也要进行客观描述。
然后,我们来看三张表是否一致,表明当事人对工作做出的调整是否到位。如果说外在跟总结一致,内在不一致,那就要问一下自己的情绪或者情感方面,是不是需要做一些梳理和调整。如果内在跟外在一致,那说明工作内外合一,但在大家眼中的判断是不一样的,那就需要看哪些方面需要和大家去调整共识。三表不一致说明当事人对工作还比较迷茫,自己做出的调整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所以需要及时与当事人沟通,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最后,我们来看转换表,分析压力来源。看一下这个转换有没有非正常的转化?第一,有没有超过一点五倍以上或者是两倍以上的一个压力状态。第二个就是我们需要去看一下他矛盾因子有没有同向转化,一般来讲,不是特殊工作环境的需要,矛盾因子的转换通常是不正常的。这两种情况也需要跟当事人沟通,探讨一下他的压力来源,帮助他厘清自己的思路,知道自己要什么,别人要什么。
报告是由真人测评得出结果,和他当前的状态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所有解读的依据都是由他们的背景做支撑,只说你看得到的。不要说你猜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