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年岁末,唐太宗李世民封赏诸王,尤其是对滕王李元婴,更是超过其他王爷许多!太子李治为此十分好奇,便问父亲说:“我听闻滕王叔在封地胡作非为,怎么阿爹还重赏于他呢?”
李世民听了直摇头,十分无奈地说:“我若不多赏赐他钱财,怕他回去盘剥百姓,岂不是坏了皇家名声……”李治听完才恍然大悟,心里却对这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叔叔充满了厌恶。
那这个滕王李元婴到底何许人也,能让李世民一代雄主感到无奈,又让好脾气的李治心生厌恶呢?
滕王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最小的儿子。他出生的时候,李渊已经六十二岁了,可谓是老来得子,因此对这个小儿子那可是宝贝的很,虽然李渊自己那时只是一个无权的太上皇,但他还是常常向李世民替李元婴求取赏赐,生怕李元婴受到委屈。
635年,李渊病重,他担心李元婴在他死后被人欺负,便对李世民说:“元婴才七岁,你是他的哥哥又是皇帝,一定要保护好他啊!”李世民为了消除玄武门之变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即位后都努力营造一个与兄弟和睦的形象,便答应了父亲的请求,担负起照顾弟弟的责任。
可李世民终究还是不放心自己的亲兄弟,便在李渊死后的第四年,将李元婴封为滕王,让十一岁的李元婴到滕州就封。李元婴也知道哥哥对自己的不放心,一到封地索性放飞自我,横征暴敛,大修楼阁,百姓们怨声载道。
641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奏本弹劾李元婴,李世民不得不下旨将他迁为金州刺史,并减少他的封邑为八百户。想着通过这样的任命,让李元婴离京城近些好管教。可是李元婴却丝毫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嚣张跋扈,不仅大兴土木,甚至好色忘义,常常把主意打到下属的妻子身上。
一次,李元婴看上手下崔简的妻子郑氏,便以王妃的名义邀请郑氏入府吃饭,席间趁郑氏不注意从后面抱住郑氏。还好郑氏机智,装作不认识滕王将李元婴一顿暴打,李元婴就此吃了哑巴亏,还被李世民降旨责骂。
649年,李世民病逝,举国悲痛,可是李元婴却毫无悲痛之色,甚至国丧期间召朋友在府里痛饮作乐。李治知道后十分生气,便不顾辈份,破口大骂。
李元婴自知理亏,只好认错求饶并承诺改过自新,可一转身便依旧荒诞;为此,李治决定惩罚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叔叔,一纸诏书将李元婴贬到了洪州。
653年,李元婴就任洪州都督,可他丝毫未受影响,一到任便选址造楼阁,这便是有名的滕王阁。滕王阁建成,李元婴整日邀文人雅士宴饮,全然不顾李治恨的牙痒痒。
后来,李治见李元婴在洪州过的很舒服,便再次下旨,将他迁往隆州任刺史,心想:“阆中偏远,看你还嘚瑟!”可是李元婴再一次证明自己找乐子的能力,再次选址造楼阁,阆中滕王阁也由此而生。
674年,李治因为头风病逐渐不理朝政,政事几乎由皇后武则天处理。而武则天为了全面把控朝政,明里暗里开始设计李唐皇室,很多李唐皇室成员都因此小心翼翼,唯独李元婴,依旧我行我素。
当时在李元婴麾下任职参军的裴伟因此而担忧,便劝说李元婴要收敛。李元婴听了不仅不感激,反而用鞭子抽打裴伟,并痛骂道:“你一个小小参军,胆敢管本王的事!将来是不是还想管皇上和皇后的事呀?”
此事传到武则天耳中,大家都以为这个李元婴怕是麻烦了。可是武则天却仿佛没听到一样,此后并未再提及李元婴,甚至李元婴所生的18个儿子,直到武则天登基,也都无一被害,可谓算是难得了。
684年,李治死后的第二年,五十六岁的李元婴病逝于任上,也算是少有的在武则天手底下得到善终的李唐皇室成员了。
作为李渊最小的儿子,李元婴出生时,李渊已经退位两年了,尽管如此,李渊还是为这个小儿子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以致于李元婴逐渐成长为一个追求玩乐和艺术的风流王爷,虽然不得民心,却也因此不被兄长李世民真的忌惮,虽有不满,却终究是任由其存在,等到武则天掌权,李元婴更是因为荒诞而被忽视,最终得以善终,这又何曾不是一种人生智慧呢?
除去皇子身份,李元婴在建筑和绘画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其所造的滕王阁与“滕派蝶画”至今被推崇,可见相对于高高在上的皇位,李元婴或许更倾向于艺术玩乐,这或许才是他真正得到善终的原因吧。
参考文献:《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