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是现在家长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但是说到底,什么样的房子才叫学区房呢?学区房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我认为,只要是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的房子,那就算是学区房。如果按照这个概念来区别是否是学区房的话,我想99%的商品房。所以我说,“学区房”是一个伪命题。有人说我说的不对,说我篡改概念,只有拥有名校学区的房子才叫做学区房。这让我有点忍俊不禁了?你是不是真的以为,你有所谓的学区房,孩子就能上名校就可以前途无忧了。
那我们不妨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名校是怎么诞生的吧。这事要分两边讲,一边是私立学校还未盛行的城市来说。在这些城市里往往有这么几所学校,之前通过公办民营诸如此类的政策支持掐尖招生,树立起了一定了名望。然后教育政策改革后,他们摇身一变成了公办学校,但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口碑已经树立了起来,俨然是教育界的大众汽车品牌。这之后,实行了划片招生,但是大家还是会把好学生往这些学校里面送。我们都知道,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好坏,至少一半以上取决于生源,只要不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失误,学校的办学成绩不好都不现实,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名校嘛。
另一边,我们的在一些私立学校比较盛行或者出色的城市,私立学校是不管学区不学区的,这里又得两说了,我们来捋一捋。第一种是有一些出色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这些学校是不管学区不学区的,只按照成绩招生,但是呢?这些学校会有相关联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有义务教育阶段在这些学校上学,之后录取私立名校的概率才会很大,反之就很小。那么自然而然的,这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就成为了名校。第二种,就是另外一些实力比较雄厚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入学门槛都比较高,如果不是成绩特别拔尖,那么家长自身的实力就要比较强,而这也促成了学校和学生的双赢,学校可以请到更好的老师,配备更先进的教学资源环境,学生的成绩也得到的提高和保障。这一类学校,往往都能够迅速的成长起来,至于原因嘛,我想大家都懂,毕竟家长能量都比较大嘛。这类学校出来的学生自然优秀的概率也大不少,但是同时,这类学校也不是买了学区房就能上的。现在我想大家应该基本上明白,我说刚才忍俊不禁的原因了吧。名校的好与坏,事实上看的是生源或者经济实力。自家孩子若是本身就是出类拔萃,那么在名校中可能会得到更好地培养,但是在普通学校也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并不一定比在名校发展的差。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天才、尖子生、状元亦是如此。
有人看到这里就说了,这篇文章满篇写的都是一个“钱”字。事实上,这并不是我所倡导的,但是这确实就是事实,如果经济状况好,选择就多,能够得到的资源就多,相应的,学生优秀的概率自然水涨船高嘛。
说了这么多,我为什么说学区房是一个恶性循环呢?事实上,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现在大家涌向名校,最后呢?使得整个地区的高中录取分数线提高,名校的学生是无所谓了,但是那些其他学校的学生就因此可能失去上普通高中的机会。举个简单的例子,家长们如果不购买学区房,按照本来的学区上学,生源相对均衡,那么在最后中考录取时,各校的录取结果就会平均。而如果大家都趋之若鹜,购买学区房,那么就会出现大量优秀生源涌入同一个学校的情况,那么这个的中考战果肯定是惊人的好,但是相应的,因为优秀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会拉高整体的录取分数线,使得其他学校的学生因此利益受损。可是后一批家长看到名校这种喜人的教学成果,肯定还会蜂拥而至,这会使得分数线逐步提高。受害的不仅是其他学校的学生,就连自己学校中并不是那么优秀的学生也会因此成为分母。相应的,学区房的房价也会被带动起来,最后开心的还是那些房地产商。
所以说,我希望大家能够认清自身孩子的定位,谨慎选择,不要被表象所骗,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如果没有天赋也是要认清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