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废寝忘食地看了一本书,《未来简史》。
这是从去年开始就大火的一本书,我之前看的是万维纲的解读版,当时就觉得颠覆三观。
最近有时间,就把原著看了一遍,果然非常精彩。
这本书的作者赫拉利是位历史学家,但不是那种传统的历史学家。
他从整个人类的起源看待人类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同时他又精通哲学和社会科学,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在此基础上“预测”人类的未来。
人类几千万年的进化史,一直在和饥荒、瘟疫和战争作斗争,我们真正解决这三大难题不过是最近的事。
不是说现在这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存在饥荒、瘟疫和战争,而是这种事从过去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变成今天人类可以控制的事。
如果今天再发生大规模的饥荒、瘟疫和战争,我们不会再求助于神灵或者听天由命,而会认为是某个组织或者流程出了问题,会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控制。
这些措施也确实有效果,现在死于饥荒的人数远远少于死于肥胖的人数。
sars病毒疯狂肆虐,全球死亡人数也不过千人,比起之前大规模传染病动辄过半的死亡人数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随着核武器的出现,世界大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更重要的理由是,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取代物资成为更重要的财富来源,战争带来的获利越来越低,使得战争成为小范围的地域冲突。
当人类解决了困扰生存的三大难题以后,人类的新议题是什么?
议题一 战胜死亡
基因工程、纳米技术和再生医学催生了人类的野心,就是要延缓衰老甚至战胜死亡,获得永恒的青春。
2012年,谷歌投资数亿美元成立医疗保健公司Calico,明确其使命就是“挑战死亡”。
谷歌工程总监雷库兹韦尔认为,到2050年,只要钞票足够,人类每10年都可以对衰老的组织进行一次升级,从而实现长生不死。
前一阵他又将这个时间提前到了2029年,而且他是真心地这么认为,为此他每天吃一大堆的维生素,确保他在那一年到来之前不会死掉。
当然不是真的不死,人类仍然有可能死于车祸或者其他各种意外,但如果没有这种意外,人类就能永生。
相比之下Calico的CEO李文森定的目标就更实际,不是长生不死,而是长生不老。
他说,人类有望活到120岁,而且在死亡的前一天还是健康的。
按照目前的技术发展,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但这会对人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是家庭关系。
如果你能活到120岁,你还会想在30岁之前结婚吗?
哪怕40岁结婚还要和对方共同生活80年,想想是不是更不敢结婚了?
即便结了婚,那些为了孩子没有离婚的家庭,想想孩子成人后还有那么漫长的岁月,还会为了孩子维持婚姻吗?
如果你在30岁之前有了孩子,到你120岁,养育孩子已经成为非常遥远的记忆,只是漫漫人生的一个小小插曲,那时又会形成怎样的亲子关系?
其次是职业生涯。
我们现在都是一二十岁在校园习得某种专业,然后一生奉献在这个专业上,直到60岁退休。
如果人能活到120岁,这个系统还能这样运转吗?
甚至不用预测未来,现在这个系统就已经不好用了。
世界正在加速更新,不断出现各种改变世界的新科技,可能学校学的东西在毕业的那一刻就已经被淘汰了。
未来需要的是终生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和认知。
哪怕你到了60岁退休了,人生才刚刚过半,你真的会安心在家安度“晚年”吗?
想象我们的领导人如果能活到120岁,权力的更迭还会如此顺利吗?
而我们真的要听从一个主要经验来自于上个世纪,对基因工程、计算机算法和人工智能一无所知的人来规划和指导我们的未来吗?
议题二 幸福快乐
18世纪末英国哲学家边沁主张,所谓的至善就是为最多的人带来最大的快乐,并认为国家、市场和科学唯一值得追寻的目标就是提升全球的快乐。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思想家、政治家甚至经济学家,都呼吁要用GDH(国内幸福总值)来补充甚至取代GDP。
国家需要的是更强的经济增长,更高的生产力水平,而具体到国家中的每一个国民,我们需要的是幸福和快乐。
每个人都不想成为一直生产的机器,人们生产是为幸福快乐提供物质基础,但这是手段不是目的。
没有了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似乎人类离幸福快乐就不远了。
但结果却常常出乎意料。
发达国家抑郁症患者的比率要远大于发展中国家。
和平年代自杀人数的比率也不比战乱年代更低。
这三十年我们国家的GDP增长了数百倍,我们的人均快乐也增长了数百倍吗?
其实并没有。
幸福快乐和外部环境是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的线性关系。
就算我们为所有人提供免费医疗和食物,确保世界和平没有天灾人祸,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幸福快乐。
快乐的来源有两种,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
生理层面的快乐由我们的生化机制控制。
根据生命科学的说法,快乐和痛苦只是各种身体感觉的总和。
比如中了大奖你会觉得快乐。但中奖本身并不会让你快乐,是中奖后你的身体产生的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产生的愉悦感觉让你快乐。但是这种快乐的感觉并不能一直持续。
如果现在有一种技术,不需要你中大奖就能让你的身体产生快乐的感觉,甚至持续快乐的感觉,你会选择吗?
事实上,确实有这样的技术。
现在有越来越高比例的人定期服用精神类药物,以应付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沮丧和抑郁。
如果觉得定期服药太麻烦,还可以直接在大脑内植入一个芯片,就可以快乐起来。
一次一个患者说我这几天怎么又抑郁了,科学家打开大脑一看原来是芯片没电了。
心理层面的快乐取决于现实是否符合预期。
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善,人类的预期越来越高,越来越难以满足。
当我填饱了肚子,我想要吃得更好。
当我拥有了健康,我想要活的更久。
当一切物质生活都难以让我满足的时候,就涉及到下一个议题,成为神人。
议题三 成为神人
《未来简史》的英文书名叫做Home Deus,副标题才是“未来简史”。
Home是属性为人的意思。Deus在拉丁文中的意思就是“神”。
所以书名的本意,就是从智人到神人的演化。
为了战胜死亡和获得幸福快乐,我们的目标,就是拥有像神一样再造身心的能力。
在过去,人类增加力量主要靠的还是外部工具。比如借助运动手环来检测心率等身体状况。
现在,已经可以将人与工具结合起来,比如仿生手、义眼。
在未来,人类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就是彻底抛弃有机的部分,打造出完全无机的生命。
如果你的肢体残疾了,按上一个义肢,你还是你。
如果你的心脏出了问题,换上一个人工心脏,你还是你。
如果有一天,你的大脑(包括全部意识)转移到了另一个身体,那到底哪个是你,是身体所在的那个人还是大脑所在的那个人?
或者,如果有一天,你的大脑全部意识不需要一个有机实体来承载,而由一个无机的数据库来取代,你可以自由的选择任何你想承载的实体,就像换衣服一样的换身体,你能想象吗?
那就是人类的终极议题,成为神人。
所有科技成果的扩散都是阶梯式的,最初只有少部分人可以获益。
一旦科技发展到拥有再造身心的能力,那些拒绝死亡又有财力负担的阶级,会成为第一批“无机”人,或者叫神人,他们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普通人呢?
到那时,已经不是两个阶级的划分,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种。这才是整个人类命运的终结。
当然也不用过于乐观或者悲观。一切都只是预测。
而且历史还存在一种悖论。就是一旦你预测了一个方向,事实往往会偏离这个方向。
上个世纪马克思预测无产阶级会团结起来推翻资产阶级。
但是他忽略了资产阶级也相信这个预测,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增加工人福利等,所以他的预测并没有发生。
但是通过这些预测,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
没有一个科学家或者生物学家会告诉你,他们正在研究长如何成为神人。他们会说,我们正在努力攻克某一个技术难题或者医学难题。
但是,房间里的大象已经慢慢显形,摆在科学家或者生物学家面前的,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难题,还有人文主义的崩塌。
人文主义是如何崩塌的?请看下篇。
这是下一篇我要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