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到梅兰芳先生纪念馆走一走,听讲解员布置任务:布置展厅,主题:民族气节。
二、任务一:了解故事,分展区,取标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梅兰芳哪几件事?
2.朗读词语,检测词语(日本人卑劣行径的词语)。问:日本人想干什么
3.梅兰芳先生用哪些方法拒绝日本人的?(深居简出 蓄须明志 打针生病)
4.默读课文,思考:梅兰芳深居简出、蓄须明志、打针生病拒绝为日本人演出后遇到了什么困难?
(宁不······也决不······)
5.按顺序,简单说说三个小故事
明确:当一个故事有多件事,可以按顺序分成小故事,就讲清楚了。
三、任务二:
1.为展区命名:深居简出 蓄须明志 打针生病。问:这几个展区可以调换位置么?(学生交流不能,日本人的逼迫越来越紧,梅兰芳先生的决心越来越坚定)
2.每个展区可以放哪些展品呢?
(1)厚窗帘:到了深夜······(教师指导朗读)
(2)如何解说?(学生交流)
明确:聊聊展品;讲讲故事;说说感受
出示解说词,学生学习并评价。
四、任务三:自选展区,合作布展,设计解说。
1.出示任务单,小组合作完成。
2.学生交流
3.学生评价。
4.出示展区模板,出示小张叔叔的结语。
观课感受:
1.教师的情境创设真实而有趣,学生参与的真实性特别强,参与度也特别高。
2.教师教学过程中先扶后放,在教会学生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迁移,虽然课堂上的迁移看似事低通路迁移,因为任务相似,但整个教学过程就已经是高通路迁移,学生在参与了这节课的学习以后,学生对于布置一个展厅或者一个活动,学生已经有了方法或者思路,即:展厅命名—展区布置--展区命名—展品摆放—展品解说
3.展区命名环节提出:这几个展区可不可以调换位置。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仅让学生从三次逼迫越来越紧,三次拒绝越来越坚定感受到梅兰芳先生爱国心,无形中也学习到了作者地一个写作路径:小事例地列举要有条理,才能更好地突出文章地主旨。
4.整节课的设计围绕语文要素展开,培养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任务一中,从表格中时间、遇到的威胁、拒绝办法、遇到的危险四个方面进行学习,不仅解决了本课阅读提示的问题,也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基本按照教师提示进行归纳。到最后一个环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完整的去解说,学生的这一进步就让我们看到了本节课目标的达成,也看到了学生在真实性情境下语文实践课堂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