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恰是阴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除了传统的登高赏秋,又是敬老节。生活需要仪式感,我们早几日就确定于今日探访巴马长寿村。
长寿村距离我们的住地坡月村约四公里,并不远,加之沿盘阳河下行,运动赏景兼得,我们便决定步行前往。
绿水哗啦,花树婆娑,边走边看,边聊边议,抬眼间忽然瞅见隔岸前方山巅一个大大红红的“寿”字——那必是长寿村了!
我们不由加快脚步追了过去。原计划两小时到达,结果只用了一小时零五分,实际走了3.65公里便到达村口。
村口留影纪念,过桥进村。
与“寿”字相对的村后另一头山巅,赫然又一鲜红大字,非福非寿,似福似寿,仔细辨别,原是福中带寿,寿在福中。
古时讲“五福临门”,“五福”即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寿是五福之首,确在福中啊!
坡下右边一两层小楼,姐看位置与“福寿”合影正合适,便让老父登楼。
拍摄间,想起以前与小伙伴出游时拍花式夕阳,目测似乎可行,便指引老父伸出手掌做托起福状。老父反映很是灵敏,两相配合,佳作即出。姐与老妈也兴致盎然,“各显伸手”。
回看“托福”,老父老母八十高龄,依然腿脚利索;我们正值壮年,也有闲瑕陪伴;而这壮美河山,在新冠疫情肆虐之时,仍能任我们畅游,无不是托祖国繁荣富强的福,且感激,且珍惜!
长寿村即建于福寿山(后看碑记,确实叫福寿山)前,盘阳河自西而东从村前流过。
遥想早年间,隐匿深山,青山绿水,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长寿村应该宛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吧。
只是现在,自名扬海内外,原始的村舍风貌已荡然无存,家家户户都在自家宅基地上盖起点式高楼,供来游赏、养生的游客、候鸟人居住。而街对面与盘阳河间更是搭起大棚,摆上桌凳,像城市的大排档,与美丽深幽的自然景观极不协调,心中深感遗憾。
主街尽头有几间小窝棚,一位坐在小凳上,就着小铁炉铁锅翻炒南瓜子的阿婆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看面相,阿婆如我37年前故去的曾祖母一般,嘴巴瘪瘪的,满是皱纹的皮肤虽耷拉,嘴角轻扯,亦极是和善。阿婆应该也有八十多岁了。上前打探,边上的一对游客夫妻告知,阿婆已经九十五岁了!
“她六点钟就起床到地里忙活了!这还能做生意!”女游客热心介绍道。 我们乍听,也是惊奇不已。
说着讲着,阿婆起身拿过竹匾,把南瓜子倒了进去。随后放下铁锅,立刻坐下翻捡起来。速度之快,我直后悔没打开录像录个视频。
瞅了一眼炉膛,一根小手腕粗的木头烧得那头已是余烬。老人家心明眼亮,不但利索,还严谨得很。
阿婆手中忙活着,还能听到我们说话,2块钱一袋,指给我们收款二维码,配合我们合影,不但一件没拉下,还相当精准到位。
阿婆慈善、勤劳,九十五岁高龄,依然耳聪目明,腰背挺直,这就是好德之人的福报啊!真心祝愿阿婆永远这样硬朗下去。
不远处河坝上,一条整齐间列的四方青石排成石磴桥。坝下有块平地,我们便下到坝下铺开地席小憩。
斜前方三座山峰,中峰高耸,两侧偏小且对称,恰似“山”的“始祖”,真是教小朋友认字的活教材。
友说:打个牌,下个棋,再喝点小酒,神仙生活!我却觉得,就是这样,在涛声中发呆即是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