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婚姻家庭的读书计划
打造随身的父母成长课堂
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我是《百万父母读书计划》的领读人王国峰。
我们继续解读《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解读这本书的第2章。
开场我给大家讲一个我课堂里面的故事,我们每一年的寒暑假都会有一个10~18岁的青少年演讲和心理方面的训练营,在这个训练营的里面,我们会与这些青少年的孩子相遇。
相遇的时候我们会对这些孩子的性格、表达方式、处事模式进行了解,基本上也能通过这些了解十有八九的猜出这些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是怎么沟通的,怎么教育他们的。
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孩子被妈妈照顾得非常的好,甚至有点极端,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胆子也小。
有些孩子被父母管的也有点极端,非常的老实,完全的失去了自我。
看起来是父母做的多一点,实际上孩子和父母并没有分离,说得再准确一些,这些妈妈是不允许孩子和他们分离,因为分离了对于这些妈妈们,好像就没有办法跟这个世界上其他的人连接了一样。
说起来好像有点惨啊,事实是因为他们跟自己的父母关系有可能一般。与此同时跟老公的关系就比较糟糕,他们也只能死死地抓住自己的孩子跟他们去共生。
这些被过分被代劳的,被保姆的,被苛责和要求的孩子,他们努力的都在做一个好孩子,如果一旦做了坏孩子,那就是给妈妈带来麻烦,如果想成为自己独立起来,那么就是跟妈妈分离,那么就是攻击妈妈,因为妈妈已经很惨了,没有人爱他。如果作为孩子不爱她,就等于孩子抛弃的妈妈,他们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
所以孩子必须压抑自己内在渴望的那一部分,努力的去牺牲自己生命本来的那些特质,牺牲自己生命的那些能量满满来满足自己的妈妈。
而妈妈往往会用孩子很听话好管,学习特别好去炫耀炫耀自己教育孩子爱孩子的结果,来满足自己内在的这份匮乏。
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审视一下我们跟孩子之间的关系。
我们到底有没有分离?
有没有分床?
有没有分房间?
我们有没有因为夫妻关系一般或者糟糕,然后跟孩子捆绑在一起把老公晾在旁边;
我们有没有向孩子卖可怜,让孩子跟我们站在一起去攻击我们的伴侣?
希望所有的读书计划的朋友们可以去思考:
思考一下我们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我们到底允不允许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我们允不允许孩子从我们这里可以走出去与我们分离?
在书的73页,武志红老师也引用了我们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的一句话,父母的责任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在后面还有这样一句话,是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认为:
精神胚胎的发育不是别的,是孩子的感觉,感觉是孩子触碰任何一个事物时,在建立关系的那一霎那间的产物那种感觉会滋养它。请注意不是知识,不是教导,而是感觉。
分离是生命中的永恒。
其实分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同样也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书中武志红老师把分离理解为三次:第1次就是孩子跟妈妈的分离分娩,第2次是孩子与妈妈之间的心理上的分离,第3次是孩子与家庭的分离,吴志红老师是以精神分析角度来解读。
接下来也听一听我对人生进程分离的解读。
我理解的人生分离一共有6次
第1次就是生理上的分离孩子跟妈妈剪开脐带,足月的生产,我们称之为成熟的分娩。
而剖腹产被称之为强行的分娩,会给孩子带来各种各样未来成长路上的不顺利和困扰,比如说专注力不够,比如说手眼协调不够,比如说感统失调,对这些都有可能没有顺产的孩子那么顺利。
第2次分离就是断乳,孩子不再吃妈妈的奶了
第3次分离就是分床和分房间
说到分床和分房间,其实很多家庭都面临着这样一个挑战,挑战在哪里?不是孩子不想离开妈妈而是妈妈或者是爸爸潜意识认为孩子还小,需要被照顾或者是没有能力独立,担心孩子分床之后会害怕天太冷,蹬被子会感冒,实际上这样的想法背后除了透露出父母的担心之外,还透露出我们不敢跟孩子分离,因为我们实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可以与我们连接的那个人,或者是我们的亲密关系,连接的程度并没有那么高,我们便会采取另外一种方式跟孩子死缠烂打,跟孩子共生,所以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父母要去探索自己的这部分,需要反省自己的这一部分。
第4次分离,就是孩子开始恋爱了
其实很多人恋爱最初呢,是被家庭成员反对影响被父母要求和操控的。父母操控的时候往往名义上都是为了爱为了孩子的未来。
而实际上呢?父母除了担心不放心分离焦虑之外,往往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儿子和妈妈之间是因为儿子和妈妈有着共生的关系。
妈妈不想松手,所以会找出无数个孩子初恋不合适的理由告诉给孩子,甚至会亲自操作,把这个恋情搅黄为止。孩子不停的恋爱,妈妈不停的搅和,有一些妈妈搅和累了,随孩子去吧。
有一些是在孩子结婚之后作为父母还要掺合其中,这就是分离不完整,母婴分离遇到了挑战。
第五次分离是孩子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彻底的跟自己的原生家庭说再见,焦点放在了自己的家庭上,自己的爱人和孩子身上。
第6次分离:人生的第6次分离那就是人生生老病死的分离
123456次分离,这里面的核心重点是什么呢?
重点其实就是母婴分离,专业一点叫俄狄浦斯情结也就是恋母,孩子跟妈妈没有办法分开,在分开的时候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互动。比如说有一些人要跟妈妈的分离表现在,做了一个梦,在梦里面掐指妈妈的脖子,差点把妈妈掐死。其实潜意识就是已经跟自己的妈妈分离了。
还有一些开始到了青春期,各种各样的跟父母的反抗斗争,甚至离家出走动用武力,其实这也是向对方向我们的父母表达了,我们想成为自己的决心,分离的决心。
这里要稍微提一下的就是有一些人成长的过程当中,在原生家庭没有跟自己的父母吵过架,拌过嘴,没有对抗过,也没有武力,也没有离家出走,更不用说敢做梦杀死自己的父母,那绝对是大逆不道。
他没有青春期,很多情绪统统的被压抑下来。到了成年走入了婚姻那些曾经被压抑的部分蠢蠢欲动,稳定的婚姻关系,让他特别想做自己,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在这个时候呈现出来的那部分对抗,跟伴侣的对抗跟另外一半已经没有关系了,往往是早期压抑延迟表达了一个结果.
武志红老师把离家分成三种形式:
一种是成熟的分离,成熟的分离就是爱家庭,但是又喜欢独立。
拒绝的分离是恋家,但无法独立。
单纯的分离那就是逃离家庭,拒绝与家庭和家庭成员保持联系。
书中讲到拒绝分离其实就是拒绝成长,再亲密的两个人也是两个人,如果不懂得分离那么两个人的关系,亲密的人就会粘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人生很多悲剧的深层次的原因。无论分离有多么痛,我们都必须这样做,因为分离和爱是同等重要的。他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他们一起作用着让每个人成长,让每一个人成为独立的人。
我想每一个人都可以去思考一下我们跟我们父母这种分离的状态是不是正常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去看一看我们跟我们的孩子进入到了哪一个阶段的分离,
在这个分类里面我们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好了?
亲爱的朋友们,亲爱的书友们
今天我们的读书《为何家会伤人》就讲解到这里
我们下期再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