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我从未听过巴赫的康塔塔,这绝对是一句骗人的谎话(这话绝对是不骗人的实话)。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此听只能算作是“过耳云烟”的听。我能发出的感叹,至今还记得十分清楚:“唱诗班的歌声真美!”那会,我年轻的爱乐心思如同嫩姜——辣不起来。巴赫为什么要创作康塔塔,康塔塔究竟是怎么一种怎么样的音乐?我怎能知晓。
如果没有A送我50碟巴赫全集,想来就算我至今已是年过半百的老姜,还是辣不起来的。
这套50碟的巴赫全集。其CD1、CD2、CD3、4CD就是巴赫的康塔塔。聆听数日生来的奇迹——此时,请许我面带羞涩如实坦白出来吧——巴赫的康塔塔把我的眼泪给听了出来。
抹掉挂在眼角的泪水,我不知A在聆听巴赫的康塔塔时是不是以“含泪的微笑”的姿态倾情聆听的、不知巴赫创作康塔塔时是不是以“含泪的微笑”的姿态完成创作的、不知唱诗班的演唱者是不是以“含泪的微笑”的姿态演唱康塔塔的,好多的不知就这样瞬间涌上了我的心头。
想要解惑,唯有求解——对我而言,需要从巴赫的简介谈起。
就我个人喜好而言,我更加喜欢这套50碟巴赫全集对巴赫的介绍——《CD巴赫大师作品集(50碟装)》收录了康塔塔作品、弥撒曲作品、管风琴作品、键盘琴作品、独奏作品与室内音乐作品。巴赫是德国*伟大的古典作曲家,巴赫家庭也是国际知名的音乐世家,他创作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使其成为巴洛克音乐的精华,他演奏的管风琴乐曲,就如管风琴本身那样的辉煌。巴赫的职业是教堂管风琴师,事实上,他在生前也是因为管风琴的演奏而闻名于世。他的管风琴作品比别的任何一类作品都要多,不听巴赫的管风琴音乐,是难以了解巴赫的。鲁布森是当今国际公认的管风琴录音作品的大师。本唱片是他对巴赫管风琴作品诚挚、精湛而充满灵性的优异演录,其中包括*名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等,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性名演录。
我正在阅读的《西方音乐通史》对巴赫的释义如下:
1,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
2,巴赫是世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享有西方“现代音乐”之父的美誉:
3,巴赫创作的800多首乐曲,有500多部保留下来。主要的代表作包括:《平均律钢琴曲集》、《赋格的艺术》、《G调上的咏叹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两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6首、《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
尽管,我摘录的是——我以为能帮助我理解康塔塔的片段(免去被行家的嘲弄,我抢先自我揭短),是因为我坚信,在基础知识欠缺或不牢固的时候,越是简单的释义越能帮助我快速抵达解惑的终极目标(亲简疏繁,是我的强项)。
我得说,释义三言之的巴赫500多部作品,是不是全部归在我的50碟巴赫全集里,目前尚未知晓。然而,我已经有了难以抑制的欢愉感,仿佛天下掉下的馅饼正好落在我的碗里。让我一年不会为饥饿发愁——试问,世间有谁不爱这“见钱眼开,见饼胃大”的好运呢?
看过释义,恍然知晓巴赫的康塔塔,原来分为《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多么简单的释义,完全就是遵从我的旨意来释义的嘛。
面对简单的释义,我尝试按照我目前的理解水平把巴赫康塔塔的释义弄得深入一些。
1,康塔塔于十七世纪初起源于意大利,意为“歌唱”。是巴洛克时期的一种重要的声乐体裁。以咏叹调、宣叙调、二重唱和合唱组成,是一种为声乐家们、合唱队和乐器演奏家们的表演,以诗体故事为基础的作品。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卡里西米等人是康塔塔的先驱。——现在我不急于去理解各种演唱方法的特征和区别,仅需明白释义,届时聆听自会知晓。
2,十七世纪中叶传入德国,遂发展成为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的声乐套曲。篇幅较小,故事内容较简单,往往偏重于抒情。——也即,意大利是康塔塔的生母,德国是康塔塔的养母。
3,十七世纪康塔塔扩展到宗教领域,巴赫很喜欢这一体裁,专为教堂谱写康塔塔,每星期一部,数年间共写了三百多部。——也即,后人能聆听到的康塔塔多是巴赫的作品吧。
写到这里,我灵魂出窍,既然巴赫大叔能做到抛弃世间俗事,专心创作康塔塔的美事;那么,我就一定能做到不闻窗外之喧嚣,只静心聆巴赫之音乐的美事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