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一片属于它自己的天空。”正是这句话,让我翻开了这本充满魔力的书。
最近央视短剧《我的阿勒泰》的热播,让新疆阿勒泰的风吹进了我们的生活。
随着剧集收官,豆瓣打出8.8的评分,热度依旧一路飙升。无数观众直呼治愈,并向往着去新疆一睹阿勒泰的风光。
“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梦,她是自由的风。”剧中的风光旖旎,人物情感真挚,也引发了读者对原著的追捧。在这部剧中,阿勒泰的山川、草原、河流,以及那里的人们,都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和情感色彩。
李娟,一位来自新疆的杰出作家,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新疆北部的自然风光和游牧文化。她的作品如《我的阿勒泰》等,不仅让读者领略了那片遥远土地上的纯净与美好,更深刻反思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李娟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她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多彩的世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或许能概括李娟笔下的生活哲学。
生活,有时就像阿勒泰的草原,广袤无垠,又充满了未知。我们在这草原上奔跑,跌倒,再站起来,每一次的呼吸都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天空的辽阔。正如李娟在她的散文集中所描绘的,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但正是那些跌宕起伏,赋予了我们故事和感悟。
这本书是李娟倾注心血的散文集,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带领我们走进新疆阿勒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中。这本书不仅是对阿勒泰的深情告白,也是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李娟的文字,如同阿勒泰的风,温柔而有力,能够穿透读者的心房。在她的笔下,阿勒泰的山川、草原、河流都有了生命,它们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情感的载体。
她对家乡的深情,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都在字里行间流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富足。她的文笔灵动,幽默有趣,简单的叙事读起来却不枯燥,拿起书就舍不得放下。读着书就好像将自己变成了书中的主角,跟着她一起生活,看着年轻时候的她俏皮和可爱,妈妈大大咧咧的性格,智慧、勇气和担当。
作者写这本书时身份不是作家,而是裁缝家的女儿,杂货店里的丫头,是生活在哈萨克牧民中的不会当地语言,也不会骑马、为一毛钱和对方争吵不休、做针线活到深夜,直到疲惫的睁不开眼的一个淳朴又普通的汉族姑娘,见到喜欢的人会偷偷的暗恋,特地换上漂亮的衣服,普通到像是邻家女孩。
最让我感动的外婆的那一篇文章。
一生要强的外婆,死后被孤零零的埋在万里以外的戈壁荒滩中,好像她在死之后还得再重新开始一场适应新生活的漫长过程。好像她孤独的、意志坚决的一生仍不曾结束。
外婆死之前有那么多强烈的愿望。她挣扎着要活,什么也不愿意放弃。她还有那么多的挂念。然而一旦落气,面容那么安和、轻松。像刚吐完蛇头,刚满不在乎地承认了一个错误。
外婆,“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
我不能勘破生死,但也能渐渐明白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不是断然的中止,而是对另一场旅行的试探吧?
我从未见过自己的外婆,也不知道有外婆疼爱的孩子是怎么样的,但从她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悲伤,就像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丢了,心里空落落的。
在《我的阿勒泰》一书中,作者曾用了最长的篇幅来描述木耳的出现和消失,呈现了正是外来人口对当地生态及生活的影响,对大自然的破坏。
野生木耳的出现,当地人无人知晓,直到李娟和妈妈想尽办法进山采摘拿到集市上去售卖,而逐渐被人知晓。野生木耳突然出现在老林中,越来越受欢迎,价钱越来越高,采摘者也越来越多。
随着人群的蜂窝涌入,不但挖木耳,也挖虫草、党参、石榴石,森林里,山脚下,四处狼藉,也对森林造成了眼中的破坏。
也感慨书中李娟和妈妈、外婆颠沛流离的生活,三个女人扛起了一个家,开着一间流动的杂货铺。她们到处搬家,那个时候的交通不便,只能跟随着牧民到处走。
生活不会总是美好的,她说。因为人是很贪心的,再好的生活,也会让人感觉到不足。李娟天性乐观、热爱生活,总能在苦难中发掘出生活的美好和趣味,她把生活写得津津有味。
在她的文字中,我总能感受到一股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无处不在的幽默感。
话说回来,谁家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
只要内心盛满从容与欢喜,保持一颗平常心,那么往后所见,皆是坦途与风景。如果感觉生活痛苦,不妨读一读她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