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人类文明的根本动力;科学素养是人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公民的科学素养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有的地方还存在封建迷信的“死灰复燃”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实力和竞争提升的绊脚石。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素养,需要从科学普及和科学精神培养两个方面“双管齐下”。
要突出重点,普及科学知识。要突出重点群体,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城乡居民科学素养不平衡的现实,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科学知识普及力度。在政策、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要向农村倾斜,让科技知识“进村入户”,着力补齐农民的科学知识“短板”,推动城乡居民素养齐头并进。
要突出重点方向,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科普,政府把农民亟须的、具有代表性、普适性的科技知识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畴,通过招投标办法向市场和社会购买服务,进一步拓宽科普供给渠道,解决农民没钱学、用不起的问题;要简化科普方式,鼓励农技人员、农业专家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科普,科普要“接地气”,确保农民听得懂,解决农民听不懂的问题。
要突出重点渠道,更多使用农民喜欢的电视、广播和互联网作为科普的主渠道,打造一批特色节目和频道,提高农民对科技知识的可及率;进一步扩大“农科110”范围,让农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打电话获取农业科技知识,深化“专家大院”便民活动,通过畅通农民和农业专家之间的沟通渠道提高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效果。
要强化创新,培养科学精神。要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举措培养科学精神。要进一步创新科学精神培养方式,聚焦青少年学生这一重点人群,把科学精神的培养纳入日常课程体系,更多采取现场教学、互动课堂等富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体会感受养成科学精神;要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更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渠道开展科普活动,让科学精神培养融入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坚决清除封建迷信的“遗毒”,以青少年喜爱的方式提高科学精神培养的实效性。
没有农民高水平的科技知识,就没有国民的高水平科技知识;没有青少年高水平的科学精神,就没有全民高水平的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同样重要,不可偏度。只有坚持“双管齐下”,齐头并进,最终才能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