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们从小到大也对“自信”颇为重视,认为只要有自信,什么事情都能干成;反之,止步不前、一事无成。尤其孩子没有自信的时候,家长非常焦虑、无耐,其实大可不必,自信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重要。
所谓自信,不过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心理学上的精确表述是“自信心”,指的是个体对自身成功应对特定情景的能力的评估。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对“自信”的理解都是偏颇的,因为我们经常忽略“特定情境”这一具体范畴。
比如,黄启团老师在讲课中,经常有学员问他:“我不够自信怎么办?”
这时黄老师就会反问:“你真的不够自信吗?”
学员:“我真的不自信!”
黄老师:“你好像对你不自信这件事很自信啊?”
这时候,学员会一脸茫然,愣在当场。
黄老师会继续问学员:“你吃饭的时候自信吗?”
学员:“这个当然自信。”
黄老师:“你走路的时候自信吗?”
学员:“自信。”
黄老师:“那你又说你不自信?你的意思是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不自信,对吧?那么,你具体做什么事情不自信?”
学员:“对,比如,我上台演讲的时候就很不自信。”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自信是有“特定情景”的,跟一个人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有关,如果你具备了这种能力,你就有信心完成这件事情。当你缺乏某种能力时,你就没有信心。
我们并不是什么都会的,所以,当一个人对做某件事情没有自信时,是可以理解的,并且是正常的。千万不要再去苛求别人自信了,特别是对自己的孩子,要允许孩子有不自信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