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头雁”方阵,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村干部作为乡村发展的“领头雁”,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加强村干部培养,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村干部队伍,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
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他们的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肩负着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带领农民发展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重要职责。从推动产业发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到加强乡村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到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明进步,村干部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只有加强村干部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开展。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对村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村干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政治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创新意识不足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的推进。比如,一些村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在工作中难以将政策转化为实际行动;一些村干部缺乏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能力和经验,导致村里的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还有一些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方法简单、粗暴,不能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面对这些问题,加强村干部培养迫在眉睫。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全面提升村干部的能力素质。在政治素质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村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能力方面,根据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村干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能力。同时,注重实践锻炼,让村干部在乡村振兴的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在服务意识方面,强化宗旨意识教育,引导村干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创新意识方面,鼓励村干部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积极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村干部培养的长效机制。完善选拔任用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注重从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外出经商人员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加强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薪酬待遇、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挂钩,激励村干部积极作为、担当尽责。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村干部的待遇保障水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加强村干部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只有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头雁”方阵,才能引领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