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为基层松绑减负  让实干轻装上阵

        基层是治国理政的基石,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广大基层干部肩负着繁重的任务,是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服务民生的重要力量。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层层加码”、“多头考核”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如同沉重的枷锁,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不堪重负,挤压了他们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时间和精力。为基层减负松绑,刻不容缓,这不仅关乎干部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状态,更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走进基层,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办公室灯火通明,干部们埋头于堆积如山的报表、材料;手机里各类工作群信息闪烁不停,要求“即时响应”;刚结束一个会议,又接到参加另一个视频会的通知;为了迎接不同部门的检查考核,同样的工作要准备多套台账资料……这些现象折射出基层负担过重的多重困境:

       1.“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泛滥:各类政务APP、工作群组层出不穷,打卡签到、拍照留痕、线上填报成为常态。干部大量时间被“绑”在手机上,忙于应付“指尖上的任务”,而非解决“脚尖下的问题”。

        2.“文山会海”痼疾难除:文件多、会议多、陪会多。一些会议内容空泛、重复,一些文件层层转发、照搬照抄,消耗了基层干部大量宝贵时间。

        3.“过度留痕”消耗心力:工作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凡事要求“工作留痕”,过度依赖材料、表格、照片来证明工作,导致干部将大量精力耗费在“造材料”、“填表格”上,而非实际问题的解决。

        4.“层层加码”压力传导:上级部门有时脱离基层实际,提出过高过急的任务目标,甚至搞“一刀切”,导致基层在执行中不得不“层层加码”,疲于奔命。

        5.“多头考核”应接不暇:不同条线、不同部门频繁开展督查、检查、考核,标准不一、内容交叉,基层往往需要反复准备、重复迎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这些负担,让基层干部深陷事务主义的泥潭,身心俱疲,挤压了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服务群众、谋划发展的空间,挫伤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正本清源,厘清负担背后的深层之因,基层负担过重,表象在下面,根子在上面。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深思:

        1. 治理理念存在偏差:部分上级部门或领导存在“路径依赖”,习惯于通过开会、发文、检查来推动工作,认为“有会议部署才算重视”、“有文件依据才算规范”、“有检查考核才算落实”,忽略了实际效果和基层感受。

        2. 权责利不匹配:基层“权小责大”、“责多利少”的问题依然存在。大量任务和责任下沉到基层,但相应的资源、权限和保障却未能同步下放,导致基层“小马拉大车”,难以承受之重。

        3. 制度机制不够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过度依赖量化指标和材料证明;工作流程设计不够优化,存在冗余环节;部门间信息壁垒、各自为政,导致基层重复劳动。

        4. 技术应用异化:数字技术本应赋能基层、提高效率,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反而成为新的负担来源(如强制推广不实用的APP、过度要求线上填报)。

       5. 问责泛化简单化:部分地方问责压力过大,存在泛化、简单化倾向,使得基层干部在高压下倾向于“留痕自保”,不敢担当作为。

        松绑赋能,推动基层减负走深走实。为基层减负,绝非简单的“少开会、少发文”,而是一场深刻的治理变革,需要上下联动、标本兼治、久久为功:

       1. 源头管控,精文减会动真格。严格执行发文、开会计划管理和总量控制,能合并的合并,能取消的取消。文件要短而精,直奔主题;会议要务实高效,减少陪会,提倡开解决问题的现场会、协调会。全面清理整合冗余政务APP、工作群,明确使用边界,杜绝强制打卡、过度留痕、滥用即时响应。

        2. 优化考核,破除唯材料论。大幅压缩考核评比项目,整合内容相近、标准相似的考核,推行“综合考”、“联合查”。大幅降低台账、材料在考核中的权重,更多采取实地走访、群众访谈、成效评估等方式,看实绩、听口碑。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特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避免“一刀切”。

       3. 厘清权责,赋能基层强根基。进一步明晰各层级权责边界,对确需基层承担的事务,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赋予相应权限和资源保障。建立完善基层职责清单和协助事项准入制度,严禁上级部门随意将自身职责转嫁基层。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对基层的倾斜力度,改善工作条件,落实待遇保障,关心干部身心健康。

        4. 数字赋能,提升治理效能。打破信息壁垒,推动政务数据互联互通共享,让数据多跑路,基层少填表。技术应用要以解决实际问题、减轻负担为导向,开发推广真正实用、好用的工具,避免“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决策、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切实为基层松绑。

        5. 激励担当,营造实干好氛围。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提升归属感和荣誉感。大力宣传表彰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实绩突出的先进典型,营造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的良好生态。

        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活,则全盘活。为基层减负松绑,就是为实干加油鼓劲,就是为发展增添动能。这是一项需要持续用力、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唯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以绣花功夫优化制度机制,以真诚关怀激发内生动力,才能真正让广大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沉重的负担下解放出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火热实践中去。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回归主责主业,他们定能迸发出更强大的创造力与战斗力,在广袤的基层大地上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答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为基层松绑,让实干扎根——解读《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
    新青年_04cb阅读 21评论 0 0
  • 以制度之剑,斩形式主义之弊 在基层这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土地上,广大干部承载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重任。然而,形式主...
    雯_cc3b阅读 19评论 0 0
  • 以制度之剑,斩形式主义之弊 在基层这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土地上,广大干部承载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重任。然而,形式主...
    若惜伱阅读 14评论 0 0
  • 松绑减负,让基层干部敢为善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这...
    微信用户_cf4c阅读 24评论 0 0
  • 浅谈组织部门为何要为基层减负赋能增效 当前,基层干部深陷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桎梏,不仅消耗干事创业热情,更...
    于嘉文阅读 2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