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以制度之剑,斩形式主义之弊

在基层这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土地上,广大干部承载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重任。然而,形式主义长期如影随形,成为基层发展的“绊脚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恰如一把利剑,直击形式主义要害,为基层带来了减负松绑、干事创业的春风,彰显出深远意义与强大力量。

形式主义在基层的表现可谓五花八门。文山会海泛滥,文件如同雪花般纷至沓来,会议一个接着一个,干部们花费大量时间在文件传达与会议组织、参会上,真正用于落实工作、服务群众的精力被严重挤压;过度留痕现象突出,各类台账、记录、照片成了工作成果的“衡量标准”,干部们不是忙着干实事,而是忙着“造痕迹”,本末倒置;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指标设置不合理,“千分制”等繁琐体系让基层疲于应付,为了迎检而准备材料、粉饰数据,偏离了工作的本质。这些问题不仅加重了基层干部的负担,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阻碍了政策的有效落实和事业的发展。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出台,有着深刻的现实考量。它是对基层干部呼声的有力回应。长期以来,基层干部在形式主义的重压下艰难前行,苦不堪言,这份规定让他们看到了减负的希望,感受到了党中央对基层的关心与重视。同时,这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只有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轻装上阵,才能更高效地执行政策、解决问题,提升治理效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从内容上看,《规定》亮点纷呈。它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针对形式主义的各类突出问题提出了明确且有力的解决措施。在精简文件会议方面,明确规定主要负责同志讲话或会议主报告时长,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与频次,从源头减少“文牍主义”和“会议依赖症”。考核评价体系也得到优化,强调化繁为简,摒弃“千分制”等不合理做法,更加注重实绩与实效,引导干部把精力放在真抓实干上。在借调干部管理上,从严规定上级机关、单位原则上不得从县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保障基层工作力量,避免基层“失血”。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让《规定》真正落地生根,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以实际行动为基层减负营造良好氛围。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依然我行我素搞形式主义的行为严肃问责,形成强大的制度威慑力。此外,还要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规定》,根据基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优化,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展望未来,随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深入实施,基层的工作环境必将得到极大改善。干部们将从形式主义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了解需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也能把更多心思放在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上,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学习中锻造基层治理“铁军”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为党校(行政学院)...
    77183a17bb6f阅读 25评论 0 0
  • 以有力举措为基层减负赋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
    香芋大王阅读 32评论 0 0
  • 以制度之剑,斩形式主义之弊 在基层这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土地上,广大干部承载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重任。然而,形式主...
    若惜伱阅读 15评论 0 0
  • 破壁——把“最后一公里”变成“最先一公里” 文件、会议、考核、App、牌子和责任状,曾像五堵无形的墙,把基层干部困...
    yoke_e3ed阅读 493评论 0 1
  • 为基层松绑,让实干扎根——解读《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
    新青年_04cb阅读 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