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你就能理解,为什么贾母、凤姐一定是“木石前盟”最坚定的支持者,而王夫人却相当讨厌林黛玉,甚至因为晴雯长得像黛玉(晴为黛影),就觉得她勾引宝玉,最终将之逐出大观园。
注:说掉包计的同学要知道,掉包计是高鹗编的,不要被他骗了。
先把结论放出来,感觉从这个角度一想,很多《红楼梦》中很难法梳理的细节,都通畅了。
之前许多朋友觉得我废话太多,我接受你们的批评。
所以今天先给结论出来,让大家带着思考进入我们的分析。
(PS.本文的观点撷取自刘心武先生的探轶成果,文章为原创,请大家放心看)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取材自现实生活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而曹家的实际情况,也和《红楼梦》是一致的。
首先,为什么作为承袭荣国公爵位的贾赦,作为长子的贾赦,却没有和“母亲”贾母一起住?
如果这一点可以说母子二人不和,好。那为什么作为长子、作为承袭贾家爵位的人,宁国府却不在贾家的中轴线上?要知道,这可是封建礼制非常严重的时代。贾政只是一个小小的员外郎(官位是从五品,特别低,连知县都不如)为什么贾母一定要和贾政住,而且让他住的荣国府,位居贾家家主的位置。反而让长子贾赦位居其次呢?
曹雪芹大可不必故意这么去写,那他为什么要费这老鼻子劲,若有若无地写到这些事情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实生活中就是如此。
历史中的曹家,我们知道。曹家的乳母孙氏是康熙的乳母,所以康熙对贾家的宠爱超乎寻常。
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贾家。这段话是重点,所有的事情都因此而起,大家要注意!
因为康熙对贾家有超乎寻常的爱,所以曹寅得疟疾的时候,他非常着急,立刻派飞马把宫里的金鸡纳霜送过去。可是曹寅命不好,没等康熙来就一命呜呼了。
康熙因为对贾家异常宠爱,所以破例(这个破例的力度非常大)让曹寅的儿子曹頫子承父业,继续做江南织造监督。没想到曹頫死的也早,并且曹頫死后并没有子嗣。
康熙很伤心,为了延续贾家的香火,就让曹頫的母亲、曹寅的妻子李氏(贾母出来了,曹寅其实是贾代善)领养了一个曹頫的侄子,继续做江南织造监督(这个破例的力度,实在是史无前例)。
李氏(贾母)她丈夫死了,亲儿子又死了,她过继来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带着儿媳妇过来了,作为她法定的、法律所承认的儿子、儿媳妇来侍奉她,他们住在一起。
而贾赦呢,应该是在生活真实当中,虽然是贾政(原型)的一个亲哥哥,但是并没有一起过继到李氏的门下。这一点《红楼梦》为了写作方便,就把贾赦设计成了书中这个样子。曹雪芹假语存的目的,就是真事隐。
所以,满打满算看下来,整个贾府,已经没有和贾母有直系血缘的后代了。
(贾母为什么疼爱宝玉呢?刘心武先生解释说,这个现象是古代的惯例。因为儿子是抱养的,所以不算亲生的。但是孙子是自己看着是长大的,所以算亲孙子)
只有等到林黛玉从姑苏到了贾府来,贾母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直系血亲。你说她能不疼这个亲孙女吗?她能不支持“木石前盟”吗?她和凤姐亲,也就是为了疏远王夫人。
要是林黛玉和贾宝玉成不了,整个贾府,贾母这一支的血脉就彻底断了。这是根本利益。
而王夫人,一直想成为另一个“贾母”,那当然是自家妹妹的女儿薛宝钗是最好的人选,所以她坚定地支持“金玉良缘”。
至于王熙凤,她可是想着永远掌握着荣国府的内事权(外事归男人管)。
你觉得就治理贾府来说,是林黛玉合适,还是薛宝钗合适?答案不言而喻,王熙凤这么厉害的女人,怎么会同意“金玉良缘”、出掉包计这个主意,不但坑了宝黛、也给自己挖坑,等着把管事权交给薛宝钗?
一部《红楼》多少事,大家要知道,可探轶的东西太多了。
曹雪芹这真事隐、假语存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血泪呢?
关于文章的意见,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和我互动。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不要怜惜您的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