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以下两个工作和生活场景:
讨论会上,A对B说,“A啊,你这创意也太烂了吧!你都没有考虑过顾客的需求,就提出这个想法......”。B听完A的这句话后,觉得A是在针对自己,指责自己,于是B回应说“胡说,你的创意才烂!”
妻子买了个净水壶,丈夫对这玩意儿的功效不是特别认可,就对妻子说“感觉这净水壶作用也不大吧,我觉得没有买的必要,因为......”听到前半句,妻子就恼火了,“那下次什么东西都你自己买吧!”
第一个例子,当A说出了不认同B的观点的时候,B是以为A在针对自己,于是开启了反驳,第二个例子,当丈夫不认同妻子购买的东西时,妻子以为丈夫是在否定自己,从而听不下对方的解释。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成甲《好好学习》一书中讲到,这其实涉及影响学习效能的一个层面的问题: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
什么是习惯性防卫呢?
其实是一种心理现象,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个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习惯性防卫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然而在知识而非体力占主导的社会中,这种根深蒂固的防卫会不知不觉地阻碍我们成长,让我们接受不了新的观点,于是就无法产生新的认知。
如上面的例子,当B进行习惯性防卫时,就根本听不下A的观点和他的理由(先抛开A是不是懂得沟通的艺术这一层面),于是B就只能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过去认知而不自知。习惯的力量无穷大,一件事是这样,其实可以透露出很多的侧面,如果B在很多事情上一直陷入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无法通过接受新观点和而刷新认知,升级认知,会错过很多学习成长的机会,而降低了学习的效能。
那么如何减少习惯性防卫的不利影响呢?
成甲在《好好学习》一书中提出的学习心态——建立绿灯思维。
什么是绿灯思维?
当我们遇到新的观点或不同意见时,第一反应该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呢?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红灯思维:就是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真正做到绿灯思维却不容易,我们还必须建立一个更基础的认识,就是: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
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防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的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 绑在一起。如上述例子的妻子,就误以为是丈夫对自己的否定。
成甲在书中引用了乔布斯一句很著名的话
“我特别喜欢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聪明人不是没有尊严,而是他们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失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是发现了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成为这样的“聪明人”?刻意练习去吧!
最后补充一点,我认为在绿灯思维和红灯思维之间,我们更需要“黄灯思维”,就是《学会思考》一书中反复强调的“批判性思维”,先批判,再选择是否要接受,不是海绵式的吸收,也不是情绪化的“抵触”,而是“淘金式”的,先问“why”,再问“how”,找到可以接受这个观点的理由,最后再接受这个观点,这样的思维模式,虽然“麻烦”一点,但是却比较理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