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妙趣横生,让学生在笑声中轻松愉快的学习,精彩地展现自己的收获,应该是语文的最高境界吧?在我们的《钱梦龙与导读艺术》课题研讨会上,五十铺王坤老师和颍上五中王艳老师联袂奉献了《女娲造人》,用教读课和自读课两种课型,演绎对钱梦龙导读艺术的理解和贯彻。
我们都知道,钱梦龙倡导的三主四式 ,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教学指导思想。近年来,大家已达成共识: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课堂,而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的的精彩解读文本,缜密的思维过程,畅达的表达语言。
钱梦龙一直以来都是解决学生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把收集来的问题甄别,分类,大家共同探讨,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予以引导,老师的引导如拨云见日的如来神掌,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有佛山无影脚的高超艺术。
《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故事,是袁珂根据《风俗通》里的一则短小精悍的故事改编的,从62字到1000多字,袁珂增添了女娲造人的原因,造人的过程,造人前的思考,造人后的喜悦,删掉了神话中世人分尊贱的原因。文章画面感超强,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叙事,都堪称典范。
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学习这篇神话,两个王老师虽然是异地备课,同课异构,结果王坤老师看到对方的教案后,立刻跟我说“坏了,坏了,我们俩很多环节一样,连导入都一样!”
这真是奇妙的撞车。王老师胸有成竹,他没有急于进入课堂,而是让学生猜猜,他要表扬他们什么?课还没有开始,能表扬他们什么呢?一个学生站起来,没有回答出来,这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王坤言之有据:学生做了预习了!他不但夸了他们会预习,预习这一课,还预习了整本书,让大家一起说“好习惯受益终生”,无疑拉近了于孩子们的距离,也给了孩子们良好的教益。很有绅士风度,本来他上第一节,想省事的话,可以不用改动,虽然意思一样,但说法肯定不一样嘛!不过他还是改变了,当循环播放刘德华的歌“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音乐结束后,他用地理中人们按照肤色怎么分的来导入课程,当学生说我们属于黄色人种时,老师开了个玩笑:据说我们是一位大神用黄色的泥巴捏的,这位大神是谁呢?一个小小的玩笑,让课堂气氛显得不再凝重。
接下来的处理环节,老师让学生从“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来复述课文,提示学生从文中勾画相关词语。他给了学生一定的时间,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两个来学生回答问题,使复述得以补充完整。
接着让学生快速阅读,感知神话内容,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句看看哪里体现了女娲作为神的特点,哪里体现了作为人的特点。让学生在文中圈点批注。这个问题,具体可操作,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行圈点批注,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了解文章内容,也达到了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王坤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超强,评价语言恰到好处,学生读错了一个字,他没有忽略;变化次数多了两次,他巧妙地提到变化七十二的是孙悟空,既让学生知道正确答案,也不让其难堪;学生回答的准确,他给予鼓励,还说怪不得自己捏了很多泥人没有活过来一个,原来是缺少法力;一个男生说到女娲具有女性的勤劳时,经过他的评点,显得妙趣横生。他还抓住“小人儿”,从朗读的儿化音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来和“小人”做了明显的区分。
了解了女娲的形象,王老师问学生是否喜欢这篇文章,而过渡到这篇文章并非他的原创,而是根据《风俗通》改编的,引导学生发现本文和《风俗通》比起来,增添了哪些内容?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老师有意降低难度,没有让学生去翻译古文,而是强调了两个生字词后把白话文也附上,因为,这个并不是文章学习的重点。老师处理的恰到好处。学生找到了心理描写,没有读出惋惜,他也给予了指导。老师还让学生齐读12段,让学生分析,女娲的情感和形象,并指导学生阅读的技巧:如何读出高兴的情感,圈点出某些重点词语,显示了老师的主导性。
女娲作为女神创造了人,人又创造了女生女娲,强调了想象的作用。他展示了马克思关于神话特点的语句,强调是想象造就了神话。最后,他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女娲造了人之后又会发生了什么?学生说不知道后,他就说:你们问我呀?我来给你们说。你们一起说“我来说,再说一遍我来说”,然后,他耍赖道:“你们说了两遍,要来说,那你们说吧!”还强调让学生写一百多字就可以了,不要写一千多字了,结果学生,还有在场的一百多位老师都哄堂大笑起来,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就有一个学生愉快地大声说回去了要改写成一万多字。事实上学生写得特别精彩,什么分布五大洲,还有外星人,人多了导致世界的荒芜,甚至还有阎王的参与等等,不一而足,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老师评价的语言也妙趣横生。这里紧扣文章训练要点“想象”训练了学生想象和写作的能力,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每个环节分别训练了学生不同的能力:概括、朗读、想象、写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驰骋,展示。
最后他还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收获,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两个学生总结后还是忍不住读了自己的作品。老师的幽默风趣,智慧的评点让课堂笑声不断,让课堂在轻松快乐中结束了,学生们意犹未尽,在座的老师们却感觉回味无穷。
王艳老师相对而言,可能少了趣味,过渡不够圆润,但是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以后再列文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