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想自己,报了多少课,买了多少书,写了多少文章,付出了多少金钱,付出了多少时间,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做成一件事。
因为你犯了这几个忌讳。
01 想走捷径,忽略行动
过于想走捷径,往往却走了太多弯路。
我们常常认为,学习工作做事方法很重要,但是如果脑子里全是方法却不去行动,那真的没有任何意义。
我从高中开始就特别爱收集各种方法。
高中时偏爱记忆方法、思维方法、创新方法,现在追求各种阅读法、写作法、拆文法、写作技巧、学习技巧等等。
但是,却从来没有把一个方法从头到尾的贯彻下来,而且没有真正的坚持过。
结果是可想而知了。写文章,粉丝涨的慢,反馈不多,都是因为自己过于追求技巧,没有脚踏实地去写内容的核心原因之一了。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有相同或者类似的状态或者习惯,陷入不断找方法、找捷径的误区而无法自拔。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当你用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去追求一件事的时候,你的精力和努力的方向就不再是事情本身,而变成走向不断追求技巧的层面,从而大量消耗你的心智和耐心。
任何事物能量都是守恒的,你不付出行动,光守着一些高超巧妙的方法而不去实践,最终也只能让自己悔恨。
应该如何破局?
其实破局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四个字:马上行动。
不管方法多么好,不管技巧多么妙,只有行动起来,并且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效果。
我在减肥上深有感触。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20公里,配合低热量饮食,两个月体重减掉了12公斤,给自己带来了一些深度思考和感悟。
现在好多人减肥瘦身都想着走捷径,不想去运动和控制饮食,把所有幻想寄托到一些瘦身机构的身上,殊不知,好多都是智商税。
减肥其实没有那么难,就两条:管住嘴,迈开腿。
不要试图把技巧和方法研究完美,先行动起来,在实践中修正完善,才能真正让自己步入正轨。
02 方法错觉,忽略关联
相信很多人常常会在网上专栏、书中和各种付费音频学各种方法技能,认为学了就是自己的。其实,从“知道”到“做到”,相差十万八千里。
同样,也会有很多人去学习各种各领域的方法,比如学习法、记忆法、思维法,又比如阅读法、笔记法、写作法等等。
学的时候,颅内一阵阵高潮,仿佛抓住了成功密码,兴奋不已。
看完,放到一边,心里想,这个方法不错,如果我拿来用,肯定会成功的,其实那些成功的人无非就是用了这些方法而已,只要我学到手,就一定比他们强。
这时候开始自我催眠,颅内自嗨,阿Q精神胜利法来麻痹自己,让自己大脑产生错觉,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马上成功。
然后接着去寻找下一个“武林秘籍”。
一天天过去,自己大脑中积累的方法越来越多,有些方法还相互冲突,这时候你开始变得焦虑,觉得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虽然你知道,方法必须要用起来才行,但是却迟迟不行动,总觉得可以有朝一日拿到一个顶级秘籍,从此名扬天下,一统江湖。
要知道,任何方法、技巧、技能只有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当你自己经历过、体悟过之后,当有“原来是这样”的感觉以后,才会变成你的实实在在的技能。
陶行知说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身入局,亲自实践,反复试错,才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李连杰演的《霍元甲》中,霍元甲和日本武士在比武前有一段对话,霍元甲说,我认为天下的武功,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习武之人有强弱之别。
什么意思?
世界上任何的方法技巧,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用这个方法技巧人的坚持与践行与否。
再好的方法,如果你不去用它,不去刻意练习,那也不会变成你的能力。哪怕再笨的方法,只要重复一千遍、一万遍,照样可以发挥无穷的威力。
就好比你学做菜,背诵了好几本菜谱,觉得做菜不过如此,没什么难度。
但是,当你亲自上阵,又觉得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然后开始抱怨菜谱给的方法太麻烦。
如何破局?
人只有经历过,才会对一件事记忆深刻。同理,一个方法,只有经过自己的大量刻意练习,变成自己的无意识动作,才会变成你自己的真正的能力。
可以尝试33原则。学到一个方法技能,每天找三个场景,去刻意运用三次。
相信复利的力量,每天不断刻意重复,肯定会成为自己的真正的能力。
03 索要答案,忽略规律
人喜欢简单直接的东西。越新鲜越刺激,大脑越兴奋。
人不喜欢主动思考,因为这个有悖熵增定律。毕竟任何形式的上进和改变,都是伴随着痛苦的。
所以,人总是容易被耗费心智的事物吸引迷惑。
你是否连续刷一个小时以上短视频;
你是否无法抗拒充满诱惑的高热量食品;
你是否晚上追肥皂剧停不下来;
你是否晚上睡前看手机多过看书;
……
这些都是直接跟大脑要“答案”的结果,因为要“答案”的过程,很爽,不用去大脑思考。
同样,上学的时候,我们最喜欢老师说:这个知识是重点,考试肯定考。
工作的时候,希望领导给一个具体的、可执行的任务。
学习的时候,希望能有人提供一个可以马上用的、提高效率的方法工具。
写作的时候,希望有人能提供一个非常好用的模板套用,以至于恨不得可以用这个模板一夜成名。
等等。
无不是“答案”思维在控制我们的大脑,这是典型的投机取巧。
如果你急切的寻求改变自己的锦囊妙计,就会不断的报班、报课、买专栏、买会员。最终导致自己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觉得自己差距大。
那应该怎么办?
当遇到一个让自己特别心动,觉得可以解决自己所有问题的广告的时候,你要问一问自己:
我真的需要吗,我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方法问题还是心态问题还是态度问题。
不要试图去直接索要答案,不经过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是根本无法掌握和理解。只有关联了自己经验的知识,才是最值得被记忆的。
04 写在最后
当你为做成一件事而付出了非常多努力,但是却看不到效果的时候,应该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状态或者方法出了问题。
有时候我们并不是缺方法,毕竟各种方法网络上一搜一大堆,我们缺的是拿出行动,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和态度。
做到比知道要难得多,方法固然重要,但是行动更重要。
知道了行动比方法重要,那就要去学习,学习怎么学呢?
多看经典书籍。一本经典书,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检验和证明,是影响了无数人的经典,可谓字字珠玑。
多读一些很有见地、很深刻的文章。那些文章的观点都独辟蹊径,而且理论观点多来自经典书籍,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的认知,甚至是颠覆我们的认知。
比如你看到一篇让你很有触动的文章的标题,这时候先不要着急点开,可以试着以自己的认知大概写一写,然后再看文章,看看差距在哪里。
有差距的地方,就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尽量少碰一些经过了多次加工的三四手的知识快餐。那些知识都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手,或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已经严重偏离了原作的要义和解释。
少碰各种网络摘抄或者视频,这些内容都毫无营养。
破除走捷径的思想,纠正唯方法论的错觉,赶走投机取巧要“答案”的心态,用实际行动去改变这一切,才是最有价值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