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有言:“物无妄然,必有其理。”
这世间的一切,都不是凭空出现的,所存在的人与事儿,都有它必然的道理。有道是“存在即真理。”
一个人早年过得不好,或许并不是他的命不好,而是他做了某些错事,比如说过分懒惰,过分狂妄,从而惹来不幸的结果。
一个人中年过得不好,或许并不是他的能力不行,而是生活的琐事过多,让人的心理崩溃。最后,他也就只能越活越倒霉了。
一个人晚年过得不好,或许并不是他没有钱,资产不够,而是诸多的生活现实,让人愈发活得痛苦,逐渐使生活成为了悲剧。
这世间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相互转化的“福祸”。我们的福气以及祸患,会随着我们做人态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生活中,那些晚年结局悲惨的人,未必没钱,或许是犯了这几个“大忌”。
01
大忌一:喜欢管儿女的闲事。
有道是“闲事莫管,闲人莫理。”
有些闲人闲事,其实我们不需要过分在乎,自然也就不需要理会。过分沾染闲人闲事,那我们的结果,终究只能“自讨苦吃”。
村里面的陈大伯,总喜欢管儿女的闲事。哪怕是儿媳妇出门逛街,他都唠叨指责,总摆出一副“倚老卖老”的模样。
就是因为他总喜欢管“不该管”的闲事,所以一众儿女都选择远离他,甚至给他不好的脸色看,让他活得孤苦。
对此,陈大伯也感慨,我也是关心儿女后辈,为什么儿女后辈就不理解我呢?
陈大伯的工友,跟他说了这么一句话:“老陈,我们都老了,没必要把自己的一套加诸在年轻人身上,会招人嫌的。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管太多了。”
这位工友,道出了一个现实——不是所有的儿女都希望被父母唠叨,哪怕父母真心为了儿女好,儿女也会产生厌恶的心理。
人老了,还是做个“糊涂”的人比较好,别管儿女的闲事,淡然点,精明点,或许你会活得更幸福。
02
大忌二:总喜欢依靠,缺少了“靠自己”的想法。
有句话说得很现实,靠人人跑,靠树树倒,靠水水流。
我们总是喜欢依靠别人,相信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至少,在这个世上,什么人都是靠不住的,哪怕是我们的子女。
每当谈到“子女靠不住”这个话题时,很多人都会唏嘘感叹,我们生养了儿女,可为什么儿女会不孝顺父母呢?
靠感情维系的关系,终究会败于现实。只要现实出现了问题,那感情就会像“沙子”一般,一吹即散,丝毫没有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牢固”。
白居易有言:“大都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
所有的亲情,所有的父子感情,都跟“琉璃彩云”一般,只要轻轻触碰,就会立马破碎,难以抵御生活的冲击。
试想,如果你完全依靠儿女,而不靠自己,那你被儿女嫌弃的时候,该如何是好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地思考一番。
03
大忌三:卧病在床,不能自理。
谈到晚年,相信我们立马就会想到这四个字——卧病在床。
堂兄的父亲卧病在床多年,儿女也慢慢地从“孝顺”变得“淡漠”起来。直到今时今日,儿女早已对父亲有了疲累感,很少去看望父亲。
对此,亲戚都纷纷感叹,父母养了他们那么多年,而他们竟然如此对待父母,这公平吗?他们有良心吗?
在你看来,上述的儿女,有没有做错呢?
从传统的道德观念来看,这些儿女确实不孝顺。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儿女逐渐对卧病在床的老人淡漠,内心愈发嫌弃,那是人性难以克服的弱点。
养儿防老,固然值得我们去推崇。可是,当老人卧病在床的那一刻,儿女选择不孝,甚至远离老人,那也是生活的常态。
所以说,人到晚年,好好地保重自己的身体,那就是在为自己的晚年积福。
04
大忌四:利益为先,割裂亲情。
有句话说得很现实,在利益面前,永远都没有尽善尽美的感情。
村里面的张大伯,一退休就把名下的两栋房子分给了两个儿子,自己住在老旧房子那边。在他看来,只要父母对孩子好,孩子就会对父母好。
刚开始那几年,张大伯的两个儿子确实特别孝顺,让张大伯特别欣慰。可过了一段时间后,两个儿子却不再理会张大伯,让张大伯心寒。
慢慢地,张大伯了解到,由于两个儿子都有了房产,所以他们不再需要看父母的脸色做人了,翅膀硬了,自然就改变了以往孝顺的态度。
像这样的事儿,别看它特别残酷,可实际上,生活中却层出不穷。或许,像这般要了“利益”便不要父母的人,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这里,还是要说一句,身为孩子,我们理应要孝顺父母。而身为父母,我们理应要把钱财攥紧在自己的手中。至少,金钱物质,才是你我后半生的保障。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