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

五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任务一:探秘语文宝藏——字词句运大搜罗(积累与运用40分)

1.看拼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8分)这一题要求写出的8个词语是: 榆树、屏障、牲畜、摔跤、慈祥、放肆、喉咙、踌躇榆树(yú shù) :《祖父的园子》屏障(píng zhàng) :《刷子李》牲畜(shēng chù) :《牧场之国》摔跤(shuāi jiāo) :《人物描写一组》(《摔跤》片段 )慈祥(cí xiáng) :《军神》放肆(fàng sì) :《跳水》喉咙(hóu lóng) :《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片段 )踌躇(chóu chú) :《青山处处埋忠骨》8个词语都来自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本词语表中,注重考查精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请找出来(3分)第一组词语及出处:倭瓜《祖父的园子》旖旎《月是故乡明》(错误选项,正确读音两个均为第三声)秉性《梅花魂》第二组词语及出处:丞相《草船借箭》(错误选项,正确读音为chéng xiàng)晦气《红楼春趣》国子监《两茎灯草》第三组词语及出处:桅杆《跳水》憎恨《手指》(错误选项,正确读音为zēng hèn)精湛《金字塔》以上词语都是相关课文中的易读错的词语,着重考查声调、前后鼻的区分。

3.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词语书写不正确,请把它找出来(3分)第一组:“倦恋”应是“眷恋”,“眷恋”出自《梅花魂》,“师傅”出自《刷子李》,“委托”出自《草船借箭》第二组:“拢罩”应是“笼罩”,“笼罩”出自《月是故乡明》“水瓢”出自《祖父的园子》,“一罐”出自《牧场之国》。 第三组:“锻练”应是“锻炼”,出自《青山处处埋忠骨》“搔痒”出自《手指》 “船舱”出自《跳水》这些词都是课文中易写错的词,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分掌握。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选项:“溺而不返”出自四年级上册课文《精卫填海》B选项:“守株待兔”出自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所在第六单元的“词句段运用”板块 。C选项:“孔君平诣其父”出自五年级下册课文《杨氏之子》,“诣”题中解释为“学业达到一定水平”是错误选项,应解释为“拜访”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5.下列语句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不准确的是()(2分)    A选项出自《跳水》,B选项出自《军神》 C选项出自《清贫》。D选项出自《摔跤》(《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篇 )。这道题中“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属于语言描写,题目归为心理描写,是错误选项,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的区分与掌握。

6.根据语言描述选择恰当的人物()(3分)这些内容出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及相关名著阅读拓展,具体如下:

(1)“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出自《红楼梦》,是对王熙凤的判词 。在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板块,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等名著,该判词体现王熙凤精明能干却因过度算计最终悲惨结局,所以对应人物王熙凤(C)。

(2)“设计智取生辰纲”:出自《水浒传》 。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水浒传》,其中“智取生辰纲”是经典情节,吴用足智多谋,策划并参与智取生辰纲,所以对应人物吴用(A) 。

(3)“天蓬元帅,被贬下凡间保护唐僧取经”:出自《西游记》。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包含《西游记》阅读引导,猪八戒前世为天蓬元帅,因犯错被贬下凡,后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所以对应人物猪八戒。这些题目依托课本“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推荐,考查对经典名著人物及情节的了解。

7.爸爸在①    而立的年纪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如今到了四十②    的年纪,他对自己的职业和生活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2分)

答案为:①三十 ;②不惑 。这些内容出自五年级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板块 ,该板块积累了古代年龄称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是经典表述,用于考查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 。

8.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特点,再仿写句子(5分)

第一小题仿用“对比”写句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出自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桂花雨》一文,第二小题仿用“排比、细节描写”写句子,出自六年级下册《夏天里的成长》,但两个例句均出自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板块中,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及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的运用与掌握。

9.10.11.12是诗词积累小达人(12分)

第9题中需要填写的诗句依次出自五年级下册课本《稚子弄冰》《从军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对课本中重点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检测对不同主题(童趣、边塞、送别、爱国 )诗词的掌握情况。

第10题根据语境需要填写的两句名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和“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出自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日积月累”板块名言警句。考查学生对体现同情心、规则意识等名言警句的理解与运用,能在具体情境中恰当引用。

第11题中需要填写的文言文原句:①出自《自相矛盾》,②③出自《杨氏之子》,均是五年级下册文言文课文。重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语句的记忆,以及对文言文内容、人物语言特点的理解。

第12题出自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汉字真有趣”中的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考查歇后语的记忆与在具体情境中的准确运用。

任务二:语文闯关挑战——文段阅读大比拼(阅读与鉴赏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小儿不畏虎》

《小儿不畏虎》不是五年级下册课本中的原文,属于课本文言文拓展训练,契合五年级下册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要求,如课本中《杨氏之子》等文言文教学后,通过课外文言短文巩固文言字词、文意理解等知识。

1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考查的是文言文字词释义,需结合注释和上下文,判断对“避”“戏”“熟”“怪”等字解释的正误,检测文言字词积累与理解能力。

14.用文中的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要求从文中提取妇人、小孩面对老虎的反应语句,考查信息提取能力,需精准定位相关内容 。

(2)需找出文中议论性语句,考查对文意的深度理解,区分叙事与议论内容 。

15.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此题是对文章内容、主旨理解的判断,需分析每个选项与文意是否相符,检测对文言文整体内容、寓意的把握。这些题目围绕文言文阅读基本能力(字词、文意、内容理解)设置,是课本文言文教学的延伸实践。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汉字的魅力》 该题围绕“汉字的魅力”展开,从三则材料分别呈现不同维度:

材料一:聚焦汉字历史演变,讲汉字三四千年历史,从甲骨文说起,提及造字“六书” ,以及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等)到近代文字(隶书、楷书等 )的发展,还以甲骨文单字数量数据,体现其成熟度与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

材料二:挖掘汉字美学价值,从结构、意象、音律、动感四个角度,阐述汉字形、音、义一体的美感,如象形体现结构美,线条描摹含意象美,发音有音律美,书体多样具动感美,凸显汉字文化气质 。

材料三:展现汉字海外影响力,借《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讲“汉字嘉年华” 海外巡展、海外“汉字风景” 等,体现汉字作为文化交流桥梁,跨越国界语言,促进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 。文本将汉字文化知识体系化呈现,从历史根脉到美学特质,再到国际传播,既夯实语文课本中汉字、文言文等知识关联,又拓展文化视野,契合五年级对传统文化探究与阅读能力提升需求 。

16.对于【材料一】中划线语句,“目前发现的甲骨文单字量有4000多个,其中约1300个见于现代汉语字典”,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考查说明方法与语句理解,需判断对“甲骨文单字数量” 语句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内容解读(体现数量、成熟度)、语言准确性(“约”字作用)及地位认知,检测对说明性文本的分析能力 。17.【材料二】从哪四个方面介绍了汉字之美。

(4分)本题需进行信息提取和概括,从材料梳理出汉字之美的四个维度(结构、意象、音律、动感),考查文本逻辑梳理与关键词提炼 。

18.结合短文进行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3分)

三个题目是基于材料一、二知识,判断汉字历史、演变阶段、“六书”作用等表述正误,检测对汉字知识的整体理解与辨析 。

19.结合【材料三】说说汉字在海外交流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分)

考查信息的提取与概括,从材料三中找出汉字海外交流的作用(搭建交流桥、促文明互鉴;跨语言国界,开文化交流门),这是对文本主旨的抓取。

20.读到【材料三】《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两则信息,你油然而生一种                。(2分)

需要结合【材料三】的情感体悟,结合海外汉字传播积极信息,体会并提炼情感(自豪、文化自信等),考查对文本情感的共鸣与表达 。此非连续性文本通过以上多样题型,覆盖语文阅读核心能力(理解、提取、分析、感悟 ),既巩固汉字文化知识,又训练阅读思维,贴合五年级语文素养培育,衔接课本文言文、文化常识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汉字文化价值 。

三、名著丛林探索——《西游记》(节选)

短文简析:短文内容节选自《西游记》,讲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打赌,欲跳出如来手掌心,在他认为的“天尽头”留记号,最后发现记号在如来手指上,被如来佛祖用五行山压住的故事,展现孙悟空的顽皮、好胜,也体现如来的神通 。

考题简析:21.这段文字选自《西游记》的哪一回?(2分)

本题是《西游记》回目匹配。需熟悉原著情节与回目对应关系,文中是孙悟空被如来佛祖降伏、压在五行山的情节,对应“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考查对名著经典情节及回目知识的积累。

2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猜一猜第二自然段划线句子中“不消去”一词的意思是(2分)文言词汇(此处虽为白话小说,但“不消去” 类似文言表达)在语境中的含义理解。结合上下文,如来知晓“柱子” 是自己手指,让悟空低头看即可,不用真去天边,考查根据语境推测词义的能力 。从“你只自低头看看” 可知,“不消去”写 是“不用去”之意。

23.“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从这一描述中,你觉得孙悟空有怎样的特点?(2分)

这是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通过“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 细节,提炼孙悟空性格特点,考查对人物细节描写的解读。这一行为体现孙悟空 顽皮、随性、不拘小节,从“撒猴尿”的调皮举动,可看出他不受规矩束缚的性格。

24.通读全文,我们知道,“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中的“柱子”,在孙悟空看来以为        ,实际上却是          。(2分)

考查情节内容理解。明确孙悟空对“柱子” 的认知(以为是天尽头的天柱 )和实际(如来佛祖的手指),考查对情节设定中“认知反差”的把握。结合情节,悟空以为是天的尽头的柱子(天柱),实际是如来佛祖的手指。

25.对于孙悟空,人们往往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个积极进取、豪爽义气的英雄人物,也有人认为他是个胆大妄为、不知天高地厚的顽劣泼皮。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物?说说你的理由。(3分)

考查人物形象多元评价。需结合原著情节,辩证分析孙悟空是英雄或“顽劣”等,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深度理解与个性化解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6.除了孙悟空外,《西游记》中还有哪个角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尝试写一写他的性格特点,并举事例简要说说理由。(3分)

这是名著人物拓展分析。需选取《西游记》其他人物(如唐僧、猪八戒、沙僧等),分析性格并结合事例,考查对名著人物群像的掌握与迁移运用。这些题目从基础情节、字词,到人物形象深度挖掘,层层递进,贴合五年级名著阅读考查方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

任务三:创意写作天地——故事文化大创作(表达与交流)(25分)

27.习作(下面两道习作题,请任选一题完成)。

题目一: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小区里晨练的爷爷奶奶,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司机,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请选择一个人写下来。要求,要选取典型的事例,使人物性格鲜明,事情经过真实具体。题目自拟。

题目二: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古朴精致的苏州园林,气势恢宏的故官……我国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令人骄傲,其中总有一处令你心动不已,请你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介绍给大家。题目自拟。温馨提示: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要认真写字哦!题目一来自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

《形形色色的人》,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和典型事例的选择,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

题目二来自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着重考查学生习作前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能力,写作时按一定的说明顺序与方法准确清晰地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介绍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注重情感表达。

试卷以“单元主题为纲,语文要素为脉”,将课本知识拆解为基础层:字词、诗词、文言积累(对应各单元的“保底知识”);能力层:阅读方法迁移(文言文、说明文、名著阅读,对应单元核心能力);素养层:写作与文化探究(人物描写、文化遗产介绍,对应单元拓展应用)。    每道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知识原型”(如生字、课文语句、阅读方法),又通过“情境拓展”实现能力升级(如汉字海外传播、名著人物思辨),完美呼应五年级下册“从基础到综合,从课本到运用”的学习目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