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h:枕头里的Bourbon
1.
今天小妖要给大家推荐两部电影🤩
一部叫做《盲点》,另一部是《撞车(crash)》
《盲点》讲述了一个黑人,在离假释结束还有三天的这些时间里,周围的朋友和陌生人对他的态度以及其心理活动
《撞车》里同时开展讲述了多个故事,每个故事里面的人看似毫无联系,但是却使故事发展一环接一环紧扣人心地发展着
都是犯罪类片子,都是在讲人种歧视,但是各有特点
《盲点》一开始很诙谐,让人误以为看了一部兄弟喜剧,但是随着剧情发展,节奏开始紧凑,人物内心也剧烈起来
而《撞车》从一开始就让人感受到无形的压力,时时刻刻提心吊胆,压抑着直到片尾才有所和解
2.
关于人种歧视,这是很早很早就存在的问题了
影片里,白人担心每一个黑人都极具威胁性,黑人则认为每一个白人都鄙视歧视自己,由此每一个细节都变得敏感,甚至致命❌
黑人从小被教育遇到警官要马上说“Don't shoot!”,面对白人警官的搜查,即使是侮辱性的话语和行为都只能默默忍受,否则也许下一个倒在枪下的就是自己
而白人走在街上遇到黑人时,心里想的是“我要不要绕道?他会不会抢劫我?他会不会枪杀我?”,当换锁匠是黑人时,满脑子里想的是“他会不会转身就把我家钥匙卖到市场上?”
每个人都提防着陌生人,每个人都怀疑对方是否下一秒会从衣兜里掏出一把枪
于是每个人都买一把枪放在衣兜里,防止别人衣兜里也有枪时,不敌对方
但是,“枪”真的带来了安全感吗❓
(美国是否实施禁枪令自然也是争议已久的话题了)
《盲点》,这个电影名,取自一幅画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副画吧)
那么,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副画的时候,看见的是什么呢?花瓶?还是人脸?
在我们没有被别人告知的前提下,大脑会优先选择一种图像,我们无法改变大脑的这次选择,即使我们能后天经过训练获得看见“全局”的能力
当你只看见了花瓶或人脸,那么没有被看见的那一面就成为了盲点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影响了我们大脑选择第一眼看见哪一面,对事对人都一样
3.
见到陌生人的时候你会想什么🤔
看到大花臂,马上脑补出黑社会小混混打架斗殴的场景
看到穿皮衣超短裤的女孩,就会觉得也许是个混迹夜店的好手
看到穿吊带、低胸、深V的女生就会满脑子黄色
看到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就会先入为主认为这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
看到扎脏辫的人就会觉得这个人肯定品行不良
看到旗舰店里穿着普通的顾客就觉得大概率是来踩脏地板的
仔细想想,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
4.
之前跟朋友聊天,说到,理智上觉得每一种职业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如果能发自内心地尊重所有人就好了
其实很难,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
也许很多人小的时候都听过父母说这些话
“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你以后就去捡垃圾”
“你看看xx家的xxx考了多少分,你考了多少分”
“你怎么就不能像xxx一样如何如何”
我们一直在被动比较,也一直在主动与别人比较,所以有的人出现了攀比心理
而自己达不成的目标被别人看似轻而易举的就做到了,于是部分人因此产生了仇富心理
我们达成了一个目标,开心一会之后紧接着奔向下一个目标,我们被塑造成“更高更快更强”的人
奋斗以后转头一看,“我后面还有好多人呢,真好”
但是,“后面”,是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