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周都会通过各种平台发布一些原创的内容,内容有关孵化器、创业和投资。导致经常有人问我们是不是转行做媒体了。我们的主业肯定不是媒体,我们一直是一家专心服务于早期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独立品牌孵化器。
但整体反思为什么外界对我们会有这样的印象?来源可能有两点:1、我们对于行业有深度且不同的理解,2、我们抑制不住想把这些理解通过文字沉淀下来,并且分享给所有人。
在科技领域内,大多数的事情都是有时效性的,即有时间窗的概念。错过了时间窗,作用就会呈指数型下降。在文化艺术领域内,事情的发展则刚好相反。它不是一个时间窗的概念,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逐渐发酵的概念。就像乔布斯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科技产品总有一天要被拿去填海的,但是艺术会被长期保留。”
扯了这么多,其实想说的是:从事孵化器行业,服务于早期互联网创业项目,我们做的很多事情和提供的服务,可能都是有时效性的。但是在做事背后的方法,对行业的理解,是值得被长期保留的。这可能是我们坚持思考,坚持写字,坚持做原创背后的驱动力。
内容来源
对于内容的来源,首先是我们所涉及的行业,之前提到大致针对三个领域:孵化器、创业和投资。所有的选题,都基于我们对这个行业深度的理解和思考。然后聚焦于某一个细分的点,有了灵感或想法。
整理和总结
整理:有了灵感或想法,即有了选题。基于此再做拓展,扩充内容,交叉印证数据,聚合所有内容。
总结:把所有内容聚合到一起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总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到问题。我们不是为了整理内容,而是为了试图更加清晰的理解问题和总结规律。
表现形式
内容部分完成之后,我们会选择形式(有些时候形式选择和内容选题是并行的)。现有的形式有:排句、漫画、公告、深度、行业研究。
深度和行业研究都是长文。深度是基于我们对行业的理解,行业研究是基于我们对垂直产业的理解。排句是为了通过一两句话抒发感悟,而漫画则纯粹是为了表达一些讽刺性的观点。最后的公告,是通过公开形式把项目的进展告知大家。
基于不同目的的不同内容,应该选择适合它的表现形式。
分发渠道(一次传播)
内容和形式决定之后,即是分发的工作,我们会对内容做第一次的渠道推送,并且选择多家媒体平台同步推广。
如今早已过了门户的时代,社会化传播是重点。而在社会化传播中,节点的质量和节点的数量,决定了内容传播的广度。
内容更新
有些内容是一次性的,一次性完成,一次性消费。有些内容则不是,行业研究的效用时间窗就比一般的内容更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有新的创业公司冒出来。在一条大的产业链上,甚至会有一个新的细分领域的分支新建起来。所以行业研究的内容也要同步跟上。
要同步对于素材的更新,也要同步我们自己理解的更新。
二次传播
不要忽视二次传播的重要性。但是二次传播,对于内容也是有选择性的。大多数的内容存在时效性,不适合做二次传播。而如上文提到的行业研究则不然,把同类型公司的研究整理成一个专题重新发布,就是对一家创业公司内容的二次传播。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新产品线的调整或发布,也是一种形式的二次传播。
一些总结
我们不是媒体平台,一不是主业,二没有兴趣,三没有能力。自媒体平台,上游需要有深厚的原创能力和首发资源,下游需要有足够深的传播渠道。对于一家创业公司的自媒体来说,如果你对自身行业有如果的理解,那么上游的原创能力是不缺的。但是关于首发资源和传播渠道的时候,如果你本身就不从事媒体领域,那么应该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力和时间投入进去,但是不碰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