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是性恶论者,他认为谁都不可以相信,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能相信。你相信你的儿子,就有人利用你的儿子来谋取私利。赵武灵王英雄一世,老来把王位让给儿子,自称主父,臣子李兑就怂恿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把武灵王锁闭在沙丘宫,活活饿死;你相信你的老婆,就有人利用你的老婆来谋取私利,晋国的优施帮助丽姬杀死太子申生,而立丽姬的儿子奚齐,造成晋国几十年的动乱。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事情?韩非子解释,女人过了三十就年老色衰,但男人到了五十岁色欲不减,他必然找小老婆满足欲望,小老婆就会利用宠幸谋求让自己生的儿子继位,那么,王后和太子就危险了。因此,王后和太子都巴不得你早死,你不死,王后和太子就会想办法,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在饭菜里下毒,二是用绳子勒死。
王后和太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利益太大了嘛,能够继承王位,享乐一分不减,还可以传给子子孙孙。如果被废黜,很可能家破人亡。
唉,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能相信,你还能相信谁呢?
你可能会认为韩非子说的是君侯之家,普通老百姓的家庭必不如此。韩非子却说,儿子小的时候,父母没有给好吃好喝的,儿子长大了就埋怨父母;儿子对父母供养的物品微薄,父母就会生气发怒讥诮。
父子之间如此,其他的关系就不用说了。卖宝马、奔驰车的希望人人发财,不是他的心好,而是希望有钱人多,好买他的车;开棺材铺的希望有人死,不是他的心坏,而是希望他的棺材能卖得出去。人是自利的,对待他人的态度,取决于利益,能够获得利益的,就会说好听的话,尽力为他做事。阻碍自己获利的,就会使绊子,耍计谋。利益大到一定的程度,杀人放火的事情都干得出来。
西方有个学者叫马斯洛,研究出一个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按重要程度由低到高排列,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韩非子认为人性恶,似乎只有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他是拼命把人性往低处拽啊。
如韩非子所言,天下真的没有谁可以信任的。
有朋友说,韩非子的性恶论固然有理,但孟子也有性善之说,依孟子的理论,人不是可以相信的吗?其实依孟子的理论,人还是不可以相信的。
孟子说,假如有一个不懂事的婴儿,向着井口爬去,眼看就要掉到井里了,这个时候,任何人看见了,都会把婴儿抱起来,告诉他的父母。这个人这么做,不是想从婴儿的父母那里获得什么好处,不是想获得乡邻的称赞,也不是讨厌婴儿的哭声,而是善良的本心自然流露罢了。
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心如此的美好,怎么不能信赖呢?
人有如此的“心”不能否认。但人类虽然有如此之“心”,仍然不能信任。因为有此“心”,只是存心而己,只是仁义礼智的开端而己,能不能表现出良善的行为,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且不说良心被遮蔽,就算良心彰显,人就可以值得信任吗?
我这么一说,估计朋友们都瞪眼了,一定会反问,一个良心彰显的人难道都不值得信任吗?吾答曰:“不一定。”
儒家学说,虽然倡导仁义、慈孝、良知等等正面的价值观,但有一点往往被大家忽略,那就是儒家的仁爱是等差之爱。简单的说,这个爱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确定关系的。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要先照顾好我的父母亲,我才能再去照顾别人的父母亲,我先照顾好我的孩子,我才能再去照顾别人的孩子。我的父母、我的孩子当然贵过别人的父母、别人的孩子。如果我把我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放在平等的地位,我就是不孝,如果我把别人的孩子与我的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我就是不慈。这是人之常情,没有错。因此,一个人虽然良心彰显,但仍然不值得信任,也没有错!
为何?假如我与你发生冲突,我的父母会站在你那边吗?你的父母会站在我这边吗?依此类推,儒家的爱有差等就会造成这样的效果,依亲疏远近站队。我和你关系再好,但在比我更好的兄弟、朋友面前,如果你和他们发生了冲突,我大概率不会站在你这一边。再好的朋友,当涉及到两家宗族的利益矛盾时,也会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曾经看过一本某人的自传,就谈过一件事,他所在的村族与隔壁村族因争水发生械斗,隔壁村族有一个和他十分要好的同学,但在那个场合,他一棍子就把同学打翻了。他说,几十年后他还因为这件事后悔。后悔有什么用,同学都打了,而且,那个时候,眼中哪有同学,只有村族的利益。
所以,就算是好人,你也不能完全相信!好人也有他的组织,好人也有他的亲疏远近,好人也有他的利益!
韩非子的不可信论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让人感觉好像时时处处被人算计,当下大行其道的阴谋论应该来自韩非子的嫡传。孟子主张的人性善虽然不能否定,但爱有差等,人以亲疏远近来判定立场,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主流之一。
古人云: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智慧乎?无奈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