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师”听说要开直播了,发展成了闹剧,跟修眉毛的小吴(是叫小吴吧)感觉有些相似的走向。不过主流媒体上还是没有,偶尔在抖音里滑到过,因为抖音里拍段子的多,这种邋里邋遢讲国学并不对本人的口味,所以基本上立马滑过去了。
“大师”这个词已经毁掉了
不成想居然成了一种现象。不过网络兴起之后,“大师”多起来了。有“流浪大师”,也有其他各种西装革履的“大师”,或者美丽温柔的“哲学大师”,甚至百家讲坛上的伪“国学大师”,还有那针管嗞美女白布的“书法大师”,盗画三十年的“美术大师”。大师何其多也!
可我更赞同一句话:网友们终于和“大师”们一起合力,继“专家”之后,成功地把“大师”两个字毁了。
声明一下,本人从未听完过任何一段“大师”的视频,所以无法对“沈大师”的学问作出评判。我们假设他是有学问的,可有学问的人多了(这不是反话),为什么当下的媒体、流量却对衣衫褴褛,在大街上捡垃圾的沈大师蜂拥而至呢?
围观落魄的低贱动物本能
说得不好听点,这是一种围观“落魄”的快感。这么多有学问的人,为什么围观你?围观的不是大师,围观的是流浪。追捧的不是学问,而是看到一个有学问的人混到如此地步的快感。
追捧沈大师的人,其实都是自身没什么文化的人(除了那些背后推手,那些人有文化,但是坏),对没有文化的普通人来说,有什么比围观文化人落魄更有欢乐性?别不承认,这是人的劣根性。我看到比我强的人混得比我差,我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开心,虽然我会为这种开心感觉羞耻——但我还是开心。
这是一种低层次的、生理上的动物本能。爬那么高?摔惨了吧。学问那么多?在街上捡垃圾吧?既让那些没有文化、又不愿意学习的人开心,又顺便可以为自己的甘于平庸找个最好的借口:“你看,读书多有什么用?”
君子固穷?
有人说沈大师是坚持君子之道,要守穷,所以才放弃正常生活,选择流浪。
呸!
孔子说过“君子固穷”,是不是就意味着读书人就该衣服破烂的被俗人笑话?就该淡泊名利、放弃与世人争夺改善自己生活的权利?
胡说八道嘛。“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以”的意思是,君子哪怕是穷,依然固守君子之道,而小人只要穷,就什么都干得出来。读书别读半截,还望文生义,牵强附会。
再说,古往今来,那个读书人自甘贫穷了?不都在科举、出仕的路上奔忙?历史上哪一个大学问家,不是大富大贵?
文人与穷连到一起,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以物质生活的标准来判定一个人的生存价值,丢失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一切向钱看,物欲横流的扭曲价值观下,“流浪大师”正好契合了大众心中穷酸文人的形象,加上那些表演性的“大师”在镜头前面群魔乱舞,让人心生感叹“小丑在殿堂”也是自然的事情。
读书、求学从古至今都是致富的路径,绝不会致穷。“沈大师”放弃工作,特立独行,但是他也不穷。
读那么多书到底有什么用
陆陆续续看到一些“流浪大师”的背景,一直在领工资,只是因为捡垃圾不被单位所容,就出门流浪。中国的国学,儒家的经典,如果大师真的读而通之的话,不会不知道儒家的要义——经世治国,做一个有用的人。
一个人要活得有价值。从社会学来说,一个身体健全,思想清晰,完全有劳动能力,还知识丰富,却抛弃家庭社会责任,不顾亲人家属甚至不顾自己的流浪,这不是废物是什么?
有人说,咱们现在社会宽容,要允许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是的,我们不反对流浪者,但是我们不需要流浪汉。每年都有无数的人在世界各地流浪,但是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成为经典可以是三毛,带着文字和梦想在沙漠里流浪。但是流浪者是体面的,是有尊严、梦想、追求的。他们可能风霜露宿,却干净整洁,他们没有满身名牌,但一定衣着得体。
“流浪大师”的追求就是安静地捡垃圾,然后读书,然后捡垃圾。你不能搞好个人卫生,再以环保之名捡垃圾么?却懒到邋里邋遢,破破烂烂,以此表达与流俗的隔绝。
得体,才是内心强大的标志。而标新立异于个性,正是内心空虚的表现。
他并不穷,他有工资,根本就不至于衣衫褴褛,这种对得体的放弃,并不是安贫乐道的表现。这也不是生活方式的选择,而是选择放弃了生活。
读书就是为了强大内心,行为得体,创造价值,哪怕是成为一个流浪者。
另类围观
一定不要感谢贫穷。
富有,是值得自豪的事情,甚至更加有利于心灵的放飞,学问的成就。
一定不要感谢贫穷。
话说回来,有文化的人衣衫褴褛在流浪,大家就都去围观,蹭流量,那么多香车华服的没文化的人在横行,大家怎么不去蹭蹭啊?
以上啰嗦仅限于“流浪大师”现象本身的分析,不排除后面有操作者进行营销,这个不在讨论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