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狄佩丽
(一枚爱读书爱思考爱猫的女士)
读书的目的在于什么?你看那么多文章、写那么多笔记,最终达到的目的在于——知识内化,能力提升,改变生活,改变自我。越读书越思考,你会对世界、人性、关系炼就一份独特的洞察力和感知力。但读书过程中我们也会生出一些困惑和迷茫,我要读什么书,如何读书,读了那么多书,于我的心灵成长到底有什么帮助?其实这都是我们在读书学习过程中需要跨越的门槛,在建构、跨越过程中领略心灵自由、超脱的境界。
曾经的我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潜能不足以支撑自己心中的梦想,成为集培训、写作、运动于一体多维度成长的女士。在坚持了3年行动中,我终于看到自己曾经坚守孤独、勇于行动、积极思考带来奇妙而惊喜的感觉。当我们觉得自己懂得很多知识、懂得很多人生道理时,亲爱的,请轻轻问自己,这些知识和道理我真体验过、感悟过吗?这些道理真适合于你吗?你是生命奇迹的创造者,你是打败了几十亿对手才来到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独特自主思想、有着独特生活体验的你,你来到这个世界是需要坚守自己初心和使命的。
无论你是怎样的人,认真去活,认真去探索自己,让自己灵魂变得更有趣、有味,让自己灵魂自带香气,而非寻寻觅觅向外寻找自己,这是一个心理学菜鸟十年摸索的体悟。
许多人很困惑,我每天接受着大量信息,学习着各种知识:养生、保健、心理、社会……一打开微信或头条等APP,就会有大量内容冲击我们的头脑,我们会自动化不停去翻阅、不停去接受,深怕自己错过哪条重要信息而让自己生活过得不幸福。同时头脑中可能也会冒出一个想法:有那么多信息,让我怎么能看完呢?这些信息有些观点是打架的,我该去寻找更权威专家的说法……
信息过载的焦虑和无奈在我们没有分辨的心中扎下了根。在与周围人交流中这些信息成为我们展示、炫耀的资本,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自己的“学富五车”、证明自己的学习力……这比其他不学习不成长的人已经进步多啦。我们就又回到原点,除了功利性的学习外,问一问自己我们读书的目的在于什么呢?记不记得古希腊神庙上刻着的那四个字:认识自己。古人的智慧一直在警醒着我们人类的初心,在于探索和认识自己。
正因为当前时代让我们获得信息方式过于方便、廉价,我们现代人反而缺少对知识敬畏、恭敬、谦虚的态度,对于他人智慧的结晶反而产生不屑一顾的心态。有时候少反而是好的选择,这样会节约你选择的精力和能量。相反当前我们获得各种信息只在自己指尖掌控中,容易得到便少了一份珍惜,少了一份沉下心来潜心专研的工匠精神。
我觉察到自己有时候学习目的正是因为内心焦虑而去囤积知识,而并非自己真正需要,也没有打算去生活中落地实践。正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内心信奉多即是好,自我安慰:自己看过每一本书里,总有一天会用到的。
带着这种状态去学习的我们,对于所学内容有点像我们曾嘲笑的故事——囫囵吞枣:这个看过的、这个知道的,然后呢?又忙着去找另一些信息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至于学习过的内容,我已经知道了就不用再花时间去重温,更不会想到如何去践行感悟它啦!然而,当遇到问题时我们更多会寻找所谓的专家,期待他们直接能给出喂饱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案。
是否有点竹篮打水一场空,更强化了内心对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呢?于是有人发出如此感慨,读了那么多的书,懂得了那么多道理,为什么依旧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有个观点道出了学习向高智慧人生发展的路径:学习过程中不断去探索觉察自己的思维模式,它是怎样带我们来到当前状态,接着去思考该如何去解决它。看似简单而朴素的话,就像武林秘籍一样能让你功力达到上层境界,突破自己的人生模式。
如今你看懂啦,知道啦,如何让它内化并指导你的实践,亲爱的,这段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