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面对批评,改善人际关系

婆婆:我儿子袜子这么脏,你也不知道给洗一洗?洗衣做饭不是女人该干的事儿?

这时候媳妇该怎么回答?

A 媳妇当仁不让:妈,我袜子也脏啦,你咋不说让他给我洗洗?

B 媳妇默默地抱起娃,说着:妈,你说的对。宝宝,你告诉奶奶,你的袜子都是妈妈给洗的。爸爸的袜子脏了,是不是也应该找他的妈妈呢?

美国作者艾伦·加纳《谈话的力量》中提出:怎样解决这样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们之间关系的好坏。

说话是一门艺术,批评你的人通常最想得到的是你倾听他的意见和想法,并且认真地对待。如果你不愿听对方的批评,问题就会积累起来无法解决,反而会让矛盾越来越激化。

换句话说,面对批评,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一 避免掉进消极的坑

首先,避免逃避问题

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砍了一棵樱桃树。他的爸爸回家后,非常愤怒的问:“是谁砍倒了我的樱桃树?”

华盛顿看见爸爸很生气,心里虽然很害怕会被处罚,但是还是鼓起勇气跟爸爸说:“爸爸,樱桃树是我砍的!我只是想试试您送我的斧头是不是很锋利。”

他的父亲看到华盛顿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 不但没处罚他,反而大大称赞他:“好孩子,你的诚实让我很欣慰,因为即使是一万棵樱桃树也比不上一个诚实的孩子啊!”

看,华盛顿主动承认错误,积极接受批评。结果并不糟糕:爸爸不但不处罚,反而大大称赞他。

所以说,遇到事情不要逃避,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积极应对,接受批评,结果反而没有想象那么糟糕。

另外,避免完全否认

朱德庸作品《大家都有病》中有这样一幅漫画:

司机与乘客聊天:“我老觉得什么事都是我的错,公司业绩不好,社会贫富问题……

世界经济萧条,国际各种冲突,非洲饥饿问题……

医疗品质、传染病防治、臭氧层破洞、动物保育问题……”

正聊着,他的车撞到行人,他马上对警察解释“不是我的错,不是我撞的。”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如果你遇到问题,只是一味的逃避与否认,大家就会下意识的远离你。长久以往,你会变得没有朋友。

接着,避免寻找借口

这种就是是为自己的做法找借口,给出具体的解释,并且努力降低其重要性。

比如说,领导通知后天要一份报表。结果你未能按时交给领导。

领导询问原因,你回答到:“今天停电了,导致报表没做完。”

领导问:“那你前天和昨天干什么去了?”

相信我,给自己找借口只会带来麻烦。对方的意见连你的承认都得不到,无论谁都会感受到你的不屑一顾。在与你寻找借口的时候,他只会变得更生气。最后,你的做法使小矛盾像滚雪球一样发展成激烈的争吵。

最后,切忌以牙还牙

如果前三点,还是消极的回应。那么,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就是防卫性回应了。

回击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回应。提出批评的人自身也不是完人,因此在批评你的同时,你也有机会还以颜色。

但是,尽管这样做在短时间内能够缓解自己尴尬的局面,但是会对双方的关系造成极大伤害。

事实上,这样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达不成什么互相谅解的结果。不仅如此,这样做还会给激烈的争论火上浇油。让双方都失去对对方的尊重。所以,回击需谨慎啊。

二 积极面对,主动出击

第一 询问具体内容

别人的批评通常都是一些概括性语言,如果你不是很明确对方的意图,询问具体内容有助于缓解矛盾。这招既不是攻击的武器,也不是防御的盾牌,而是互相理解的工具。

询问具体内容很简单。像记者一样,你只需要就时间、地点、原因、人物、什么、怎么样提问就行了。

有时候,当你询问具体内容时,你会发现本来认定的批评其实并不是。

第二 同意对方的批评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应邀赴宴。席间,他对一位贵妇说:“夫人,你太美丽了!”

不料那妇人却说:“先生,可是遗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样的话回答你。”

头脑灵敏,言辞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回答:“那没关系,你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

对方明显表示“你并不美丽,没什么值得夸赞”时,马克吐温并没有生气,更没有反驳。只是同意对方的看法,然后说“你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你其实也不漂亮”。

这样一来,两人都不必担心“犯错”或者“不对”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面对别人的批评,别着急逃避否认找借口。反过来想一想: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需要我怎么做呢?我是否做错了?改正之后,会不会变得更好呢?

总之,积极面对批评,改善人际关系,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