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6课打卡目标设定。
知识点&心得
1.一个管理者的基本功:
写出一套标准化的目标。
2.设定目标的意义:
可以将经理的期望和员工的期望保持一致
是绩效回顾的依据
为工作的调整和学习的提升提供依据
为个人的满意和赞誉提供基准。
3.寻找亮点,是一种解决资源匮乏问题的突破性思维。(很棒的例子:联合国官员去资源匮乏的越南提升儿童营养健康水平,跳出了常规思维和处理模式,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靠创新的思维,借助一把尺子,将越南小孩的营养健康水平整体提高了长达20年的时间)
4.目标的类型
方向型:提供灯塔一样的作用,通常来自高层管理者。
过程型:近期内可能立即采取的行动。
理性型:我们的工作中,经常要完成的一件事就是要把团队所提出的方向型目标变成一个又一个的理性型目标。
5.目标设定的流程
先,沟通。加强沟通可以减少工作中的矛盾,所以团队成员需要参与到目标设定的流程中来,去和管理者沟通团队的目标是什么。
第二,设定。管理者和团队成员共同设定目标,以达成整体目标。如果员工的主动积极性被激发,他们所提的目标往往超乎管理者的想象。
第三,一致。必须确保团队成员的目标和管理者的整体目标是一致的。有大量的公司分目标实现了,总目标却没有实现,就是因为拆分的不合理。
目标设定遵循SMART原则:
比如“我要求你向客户展现我们的标杆服务,在2007年10月31号以前至少为两位公司客户完成制定标杆报告”。
动词加任务:“展现标杆服务”,衡量时间:“在2007年10月31号以前”,目标:“至少为两位公司客户完成制定标杆报告”。
目标不是束缚,而是保护。目标是为了保证我们的投入产出比,进而回报我们的投资人,即员工。
7.个人管理模型
工作中有些事情我们无从下手,特别心烦,担心达不到目标怎么办?个人管理模型能够帮助我们克服这种情绪,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首先要想一下,这个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氛围。
第二步,把目标写出来,即动词 + 任务 + 衡量 + 目标。
第三步,先列出阻碍条件,让自己充分吐槽;再列出帮助条件,心情就会好转。
第四步,写个人特性。有的人不撞南墙不回头,有的人善于调动外部资源等,写出来之后信心就会回升了。比如说,李云龙,同样一个山头,别人打不下来,他就能打下来,为什么?
他比别人狡猾,他聪明,他愿意动脑子,他那有坚毅的精神的不怕死,这叫个人特性。
最后,写出执行、管理和领导这三个角色,自己接下来需要做什么,这个时候就达成氛围,走出困境了。
8.推理阶梯
推理阶梯:大脑思考的过程
不自觉地推理是人的天性,生活我们会因为被别人推理,而不愉快;也会因为推理别人,把自己气得半死。团队中有大量的矛盾就来自于推理阶梯,因为人们喜欢用推理而不是沟通来解决问题。推理阶梯有七步:
第一步,叫收集和观察数据。数据首先会受到我们的感官、数据的呈现形式的扭曲。
第二步,叫选择数据。大脑会对数据进行选择性接收,忽视自己不认可的信息。丹尼尔·卡内曼有本书叫《思考快与慢》,书中也说我们的决策大多是感性的,理性的部分非常少。
第三步,给数据以意义。大脑不能接收大量定量的数据,需要粗暴的进行定性处理。
最后四步是做出假设、得出结论、采纳观点、采取行动。
推理阶梯存在大量的漏洞,只有通过大量的沟通才能够减少推理的可能性。在工作中要主动沟通,不要随便推理别人,同时要约束好自己,别给别人特别多的机会去推理自己。
(本章内容较多,印象最深的是:
1.人绝大部分都自以为是理性的,但事实刚好相反,所以当做设定目标或做决定时,需要退一步看看是否是理性的。推理阶梯揭示了非理性思考的过程,避免的方法是充分的沟通。减少推理他人的可能,同时约束好自己,减少被人负向推理的可能。
2.设定目标的意义和流程。
3.个人管理模型,特别适合用在不知如何下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