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我定下的行动计划是主题阅读,选的书目为《从零开始做运营》(电子书、微信阅读)《社群运营》(电子书)《社群营销》(纸质书)《超级IP》(纸质书)。计划是每天优先拿出1-2小时阅读,一周至少一本书,然后输出1-3篇读书笔记。
其中1-3篇笔记是跟写作捆绑,因为写作太烂,想通过不断书写理清一些思路,提高写作水平,每周给自己定了三篇文章。之前还定了至少一篇图文,以ppt长图的方式解读一些高转发的文章,最后发现时间和能力都跟不上,就先暂时停了。
我总是匆匆前行,又不断更换路径,回过头才发现错失了很多机会,回到原来的样子,没有多大的变化。越是这样,变得越焦虑,越急着改变,而没有踏实的心。在写作上,曾想一定要逼自己一把,便请朋友做监督者,每周从50的监督费上升到200,然而我还是连续两周把任务拖到最后两天才完成任务。我在想,如果监督费还是50,我现在可能就不再码字了,但是200,是我的痛点,这都够我回家一次的车费了。
从目前执行的结果来看,我的计划有问题,最初就有意识,但因为拖延,没有及时去矫正,就这样匆匆前行了。
1.量化的问题:计划中每周的结果是读完一本书并完成笔记输出,而落实到每一天,我的最小行动单元是阅读1-2小时,且不说1-2小时中间不被其他事物干扰,如果某些章节比较难懂,读得比较慢,那1-2小时没多少页,一周这本书能读完吗?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整体了解每本书的大纲,章节,然后分成7分,每天读完一本即可,这样才更好的跟踪和推进,而非现在这样以小时来算。
2.可视化问题:指行动结果的可视化,如果分7分,每份读完可以清晰看到进度,输出笔记或导图,然结果可视化。而看的电子书,之前用的比较少,在翻阅上不太方便,容易分心等问题,让我总不能很好集中,输出的笔记也少得可怜,自己的思考还远远不够。
3.时间安排:我原来的计划是安排在下班后的1-2小时优先执行。按照我的工作制度,早班7点上班,根据通常的作息,我前一天晚上肯定熬夜到至少12点半,早起难度较大,早班事太多,下班后比较疲惫,放在晚饭过后最佳,阅读完刚好可以跑步;夜班下班还不是很困,可以先完成计划内容在睡,睡醒刚好吃中午饭;中班晚12点下班,回来后差不多1点了,洗洗脸立马睡,决不能拖,第二天7点起床优先做,如果中班拖到2点多睡,第二天是没法早起了。
所以,在时间上是可控的,需要的是调整,而不能随性来。想上周,每次中班结束,想着先做一部分,再玩玩手机,就弄到2点多,第二天起来效率极低,上班也没精神。同事说,你怎么每次上下班在车上都在睡觉啊?我睡眠不够。。。
突发事件:中班班内有下班吃烧烤的惯例,吃烧烤意味着喝酒,基本上不到凌晨3点,回不来。回来也差不多不省人事了,第二天的休息时间预示着将大面积崩盘。如何处理:这样的班内聚餐一般很不好拒绝,所以中班就不能把任务安排到下班后,下班后得立马睡,这样第二天才有精力,其次,尽可能的推酒,能少喝就少喝。
4.最小行动:需要保证这个计划持续进行,而非因为一些突发事件而终止。目前来说,先保证每天至少30分钟的阅读及一篇运营类文章。
调整
1.接纳不完美:开始因为没有很好完成任务,内心压力很大,加上本身自己还是团队成员,需要做好榜样,没做好更是说不过去。要学着接纳偶尔出现的不完美,保证持续和活力,精力。
2.提高优先级:这个在最初就有这样的设定,不过因为临时有个比较赶的ppt修改任务,而把ppt排在了第一位,结束后就做成果派的事,导致阅读不断别推后。
3.降低行动目标:因为这几天的ppt任务比较赶,会占用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先降低目标,等ppt任务结束,在进一步加强。不然两边都完成的不佳.
4.给予自己小期待:每周有设定奖惩,惩罚要做,奖励也要完成。看到群里大家对于自己的奖励很看重,它就像一个小仪式,让你不会觉得行动不是那么乏味的事,可以也是很欢快。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于奖励这一项总是没有太多期待,完成了就完成了,也没有那么多兴奋劲,不愿去分享感受。一来我觉得自己做得很不足,二来本身的自卑因素所导致。我陆续跟过很多人,但在他们的行动小组,我没有一次表现得最佳,对自己很不自信,也在一次次没完成的任务中走进了自责的圈子,有些时候甚至害怕跟他们交流,觉得让大家失望了。
当然,那都是自己的感受,需要的是对自己负责,大家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失望,毕竟我只是他们同行路上的同伴,路还很长,我们没法关注到每一个人,唯有认清自己。
三年后,你会是什么样子呢?
嗨,哥们,你现在在关注与什么领域?
让计划一步步落地,让问题慢慢变得清晰,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