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在余老师琳琅满目的书籍中,我挑选了《认知觉醒》这本书,感觉书名很耳熟。潜意识告诉我,这本书一定很好看。
下面给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书中的内容:
第一章 第一节
大脑:重新认识你自己
三重大脑
“本能脑”:约3.6亿年前,地球进入爬行动物的时代。本能脑的结构很简单,只有一个原始的反射模块,可以让爬行动物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比如:遇见危险就战斗或逃跑,遇到猎物就捕食,遇到心仪的异性就追求等。爬行动物既没有情感,也没有理智,依靠简单的本能反应,他们生存了下来,一些动物还活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比如鳄鱼,蜥蜴,蛇等。
“情绪脑”:大约两亿年前,哺乳动物开始登场。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不仅让体温保持恒定,还进化出了情绪。哺乳动物的大脑里也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边缘系统),脑科学家称之为情绪脑。有了情绪的加持,哺乳动物就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趋利避害,大大提升了其生存优势,如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愉悦情绪可以增强同伴间的亲密度,伤心情绪能引起同情者的关爱等。
“理智脑”:距今约250万年,在大脑的前额区域进化出了新皮层。它让我们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从此在这个星球上占据了绝对的生存优势。人类沉迷于自己独有的理智,所以把这个新的脑区称为"理智脑"。
大家都知道《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的故事,故事中讲述了一位农夫在寒冷的冬天发现路边有一条冻僵的蛇,他心生怜悯,就把它放到自己的怀里,用身上的热气温暖它。可蛇苏醒后非但没有感恩农夫,反而咬了他一口。农夫临死前后悔地说:“我怜悯恶人,我该死,应该受报应。”事实上,如果这位农夫懂得一些大脑知识,就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了。蛇这种冷血的爬行动物根本就没有发达的情绪脑,它不知感恩为何物,只会依靠本能行事,遇到危险要么战斗、要么逃跑;而愚昧的农夫竟然以为蛇和人类一样有善恶之心,会知恩图报,结果使自己命丧黄泉。
可见我们人类与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动物已经迥然不同,在我们的大脑里,由内到外至少有三重大脑:年代久远的本能脑、相对古老的情绪脑和非常年轻的理智脑。
然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些,只是凭感觉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只有一个大脑,而人类仅仅比它们聪明一点。这种错误的认知使我们像那个救蛇的农夫一样,经常做一些愚蠢的事情。
感悟: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凭借本能脑和情绪脑来判断事物,因此,常常会出现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的心理误区,难以做出理智和正确的选择。